米其林進軍中國卡車胎市場有蹊蹺?
大多數國際知名輪胎制造商都在中國獲利頗豐,乘用車輪胎的營業毛利率達到20% 以上,讓大多數地區望塵莫及,而中國市場的交易量穩居榜首。中國是一個非常好的盈利市場,至少在接下來的幾年大有前途。相比之下,中國國內輪胎企業利潤率非常低,利潤率為個位數,甚至在5%以下徘徊。
國際知名輪胎企業獲得高利潤有如下幾個原因。
1、國際輪胎企業是高檔汽車領域的原裝設備(OE)配件供應商。
2、國際輪胎企業主攻中國高利潤市場。
中國高檔汽車的OE 拉動力巨大,幾乎是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車主在更換輪胎時也會選擇OE 標準的輪胎。中國的輪胎經銷商大多文化教育水平不高,對他們的產品了解甚少,主要賺取的是賣產品的差價。
在中國幾乎沒有像ADAC 之類的獨立對比數據,部分原因是因為中國缺乏試驗場和測試軌道,中國的網上銷售持續增長,但是對比數據依然很少。因此唯一可以指導購買的信息就是OE 配件。所以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就是將OE 配件用到最暢銷汽車以及高檔汽車上。
中國的企業發現很難成為國際汽車制造商的OE 配件供應商,更不用說高端汽車制造商,因此,中國本土的輪胎企業在OE 配件上沒有優勢,大多數企業會集中在大批量市場。
國際輪胎企業深知高利潤市場比大批量市場更具吸引力,更關注17英寸及以上、冬季輪胎、SUV 以及其他高增長、高利潤的細分市場。而本土輪胎企業卻在13 英寸到15 英寸等常用輪胎的大批量的市場自相殘殺。
在筆者看來,全球最好的輪胎制造商之一的米其林要進軍中國卡車胎市場這一決定非常蹊蹺。卡車胎模式并不適用于中國,所有國際品牌中國卡車輪胎市場都表現不佳,部分原因在于中國本土輪胎制造商的優勢,另一部分在于本土商業環境與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國家存在差異。
在西歐和北美,米其林、普利司通以及其他輪胎制造商采用一種高利潤的商業模式,相比輪胎,他們提供的是機動性,保證胎體可以通過翻新多次利用。尤其是米其林,通過非常先進復雜的工具監測胎體的壽命,并且盡可能保留胎體的價值。這種模式不適用于中國,除了公交車車隊等一些非常有限的領域。
首先,中國的路況和超載就意味著輪胎的胎體會受到較大磨損,本土的輪胎生產商深知輪胎胎體只需能夠支撐一個胎面徹底報廢的時間。勞動力成本以及其他成本意味著拆卸輪胎、處理并替換等一系列翻新完成后幾乎等于購買新輪胎的價格。
同時,車隊經理與發達國家想法相比相對簡單,很少會接受所有權總成本的觀點。中國的卡車司機雖然青睞米其林的產品,但是價格太過昂貴,因此他們會繼續購買中國卡車輪胎供應商的產品。國際輪胎制造商需要了解這種差異,如果他們想要進入中國卡車輪胎細分市場就應該適應當地環境和條件。
(來源輪胎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