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企業想漲價但不敢漲?
2016年春節后,國內市場需求整體轉好,大宗商品周期見底的呼聲越來越大。3月下旬,招商期貨走訪了山東地區部分的輪胎企業,了解到相對真實的市場情況。
一是出口方面。
出口訂單相對較好,一部分是規避美國“雙反”提前出口因素,另外部分是新興市場需求確實有所轉好,比如東南亞市場。業內不少人認為美國今年對全鋼胎“雙反”概率很大,只是稅率的問題。同時,各個輪胎廠家都在摩拳擦掌開拓出口市場,尤其是新興出口市場。因此,有人對于價格戰引到國外擔憂情緒較重。
二是開工方面。
輪胎開工方面同比和環比確實有明顯改善。一方面是出口帶動明顯,走訪的兩個出口比例在5成的廠家,近期出口同比增加15%-20%。再就是配套市場帶動,這與汽車銷售轉好尤其是重卡市場轉好有較大關系。
反而是內銷市場沒有想象得那么好,更多的是節后下游補貨帶動需求增加,終端替換環節還沒有看到很明顯的變化。另外,廠家開工分化嚴重。有已經接近滿產的,如金宇、恒豐、躍龍、中策等廠家,但也有部分中小廠家開工五成左右的情況,有部分大廠開工在6成多。
三是庫存方面。
廠家庫存近兩個月都有明顯下降,個別企業成品庫存已經降低到2014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但整體還沒有達到2013年二季度低位的水平。個別大廠囤積高成品庫存也得到了側面的答案,即春節后三四月兩個月使勁提升開工,后面看市場情況的策略為主,后期還有降價空間,去庫存也能實現。
四是資金問題。
在交流過程中,廠方都提到資金問題是輪胎廠最大的難題。今年年后雖然開工率都有好轉,但資金情況卻沒有明顯改善。業內聯保太普遍,加上一直停留在價格戰中,銀行對于很多輪胎廠的信貸政策趨嚴。有銀行給某輪胎企業的授信時間,從6個月調整到4個月。在輪胎主產區,部分外地銀行對當地輪胎行業只緊不松。二季度對于輪胎企業來說,資金比較關鍵。
走訪中遇到一個資金狀況較差的廠家(產能在200萬條左右),原材料采購困難,開工率維持在不到五成。雖然這是個例,但也凸顯了部分中小輪胎廠的資金狀況。
在同樣地區,也走訪了一個資金流相對較好的工廠(產能在300萬條左右),開工率提升到7-8成。出乎意料的是,兩者真空胎“不三包”的價格竟然相差很大,一個650元/條,一個800元/條。或因資金狀況差的企業承受著高昂的財務成本費用,市場上缺乏價格優勢。
五是成本利潤。
近期橡膠價格上漲,同時鋼簾線也在醞釀漲價,輪胎企業都表示不敢漲價,畢竟現在價格戰激戰正酣,漲價難度大。現在輪胎廠最擔心的是原材料漲價過快,這對于輪胎是很大的挑戰。
“不三包”輪胎,已經有出廠價降到640元/條,這基本上是虧現金流的價格,甚至700元/條以下都很難保證廠家的現金流。廠家正在通過各種途徑降低成本,主要還是從降低原材料成本入手。
(來源輪胎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