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智能制造迫在眉睫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一些傳統的制造業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了,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迫在眉睫。日前,一些專家指出,就國內制造業來說,在智能制造方面還未能做到全面開花,很多企業實施工業4.0時,都會感到很困惑。首先,對工業4.0沒有明確的概念,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
其次,很多企業不知該如何著手。比如說,政府對進行設備改造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補貼,企業對此積極性很高,但是很多企業都不知道技術升級最終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有些即使知道目標,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具備何種條件。
這從側面反映出國內智能制造業目前缺乏標準,需要不斷實踐,不斷創新,提升技術、研發等方面的能力。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石勇認為,國內制造業實現智能轉型,目前缺乏一個標準的模范工廠,讓企業清楚了解工業4.0到底如何操作、如何實現。
有專門做智能化建設的公司反映,能夠進行智能化改造與數字化車間建設的企業,在國內僅占一兩成,有的傳統企業還在用手工生產,甚至連最基礎的數字化建設都沒有。
因此,石勇建議,要想實現制造向智造轉型,就要從工業基礎工程做起,同時大力發展專用裝備。目前國內制造業很多裝備都是通用型的,專用裝備、專用工裝還很少,實際上這一塊需求很大。
據統計,目前裝備服務市場空間巨大,增長速度也很快.如果國內制造業可以實現裝備的智能互聯,將好的運營方法算法化,以智能硬件為載體提供優化服務,既可為生產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能為裝備制造企業帶來營收。
“工業4.0亟待建立標準?!毙滤蓹C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劉長勇認為,企業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很多機床的通信標準都不一樣,很難實現聯網。設備間不能實現互聯互通,在于控制系統不一樣,接口不一。設備互聯成本高昂,成為實現網絡化、智能化的一大障礙。
劉長勇建議,政府在對企業設備轉型升級進行補貼時,可以先進行咨詢,給申請補貼的公司做診斷,先預判該公司設備能不能改進,最終可以達到什么目標,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對企業補貼。從企業自身情況出發,解決企業自身問題,這是借鑒工業4.0推動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來源輪胎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