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邁領跑世界輪胎模具行業發展
無論是什么行業,要想發展就必須要創新,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推動產業的發展,使企業在行業中站住腳步。然而,在山東高密,專注于制造輪胎模具的豪邁集團早就把創新當成家常便飯,人人搞創新,處處有創新。
位于山東高密的豪邁集團,是從一家破產倒閉鄉企的維修車間發展而來的。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大氣,通過21年發展,成為世界輪胎模具行業的領跑者,并以5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穩健成長,年利潤高達30%;是美國GE、德國西門子、法國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德國大陸等世界頂尖公司的優秀供應商,與十多家世界500強客戶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就連山東省省長郭樹清來豪邁集團視察時,都好奇:豪邁是怎么對接到這么多高端客戶的?豪邁的技術、人才哪里來?董事長張恭運淡然回答,高端客戶大多是自己找上門來,專業人才自己培養的……如此自信,皆源創新。
張恭運,豪邁集團董事長。對創新,他有自己的定義。在張恭運看來,只要有所改善,就是創新。“我們鼓勵創新,既不為發表論文,也不為申請專利,而是能夠實實在在產生效益,為企業節省成本,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作為普通員工,他們雖然文憑不高,卻比專家更熟悉工廠情況,愿意為小事操心。”
在豪邁集團輪胎制造車間,創新提案欄看板隨處可見,上面插滿了員工的創新提案卡,處理完的提案就會被打上對勾。處理夾裝配難,易磕碰;工具太多工具車放不下;空氣瓶刨環縫工序的操作人員蹲在地上手工操作,勞動強度大,效率不高……這些看似普通的提案,卻是讓豪邁得以不斷進步的法寶。員工內部能解決的就內部解決,不能解決的就交給研發部門,而最終這項創新仍歸功于該提案的提出者,“因為想法是員工提出的,而科研人員只是根據想法進行科研。”張恭運說。
創新存在風險。在豪邁,對于創新氛圍的營造,更體現在“寬容失敗”上。2010年,車間杜師傅發現車間使用的普通臺鉗裝夾工作太吃力,就想通過改善裝夾方式,降低勞動強度,經初步實驗,采購了一臺價格高于原先臺鉗6倍的電磁鐵,但因工件太高、磁鐵磁力不夠而無法使用,部長不僅沒有責怪,還一塊分析了這次改善失敗的原因,并鼓勵杜師傅繼續想辦法。
正是“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點燃了員工的創新熱情,打消了創新不成帶來的顧慮,實現了全員創新。2015年全年,集團員工共提出88000條提案,創造效益7200萬元。集團為參與創新改善的人選發放獎金300多萬。
今年五一前夕,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張恭運親自赴京領獎,往屆知名全國勞模、豪邁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王欽峰也應邀參加大會。一家公司“將士”二人同時榮登最高榮譽殿堂,一時成為輿論焦點。一個是創新型企業的領軍人物,一個是創新人才的典型代表。正如王欽峰所說,婚姻中找對了人,可以有幸福的家庭,事業中找對了平臺,才能成功,才能實現自我價值,“豪邁便是這樣一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