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完美對接
2016年年初,中國化工宣布以9.25億歐元并購德國克勞斯瑪菲,這是中國在德國的最大一筆投資。目前,這筆并購已順利交割。通過“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兩者的對接,中國化工也在工業制造領域全力探索和實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交割兩周后,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首席執行官弗蘭克·斯蒂勒就帶領管理團隊來到中國,與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旗下的化工裝備板塊對接整合。從宣布并購、交割到啟動深度整合,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如此驚人的速度體現了雙方共同的迫切心情。
“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完美對接
“我們的整合,不是簡單對接,而是深度整合。更確切地說,是把中國化工旗下的裝備板塊企業按照克勞斯瑪菲的理念、流程、標準進行再造,克勞斯瑪菲將是這一過程的主導者。”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任建新說。
據了解,克勞斯瑪菲是全球領先的塑料和橡膠加工機械設備制造商,擁有178年的歷史,其通過克勞斯瑪菲、貝爾斯托夫和耐馳特三大知名品牌,為汽車、包裝、醫療、建筑工業等行業客戶,以及電氣和電子產品及家電產品生產商提供服務。
如果把汽車儀表盤、醫藥膠囊、無人機翼展等五花八門的部件產品比喻成“蛋”的話,那么克勞斯瑪菲生產的機器就是那只下蛋的“雞”。在此基礎上,客戶可以根據需要“定制”為他們下蛋的是“雞”、“鴨”抑或是“喜鵲”。當然,之后的24小時維保服務也必不可少。
“就像那只下蛋的雞一樣,整個克勞斯瑪菲的研發、設計、生產以及維保等一體化解決方案,是一個復雜、精密的信息化和制造的高度融合系統,這個系統是有生命的,它流淌的是德國精密制造的血液和先進制造的基因,”任建新說,“德國工業是一個生態系統。我們的并購,不只是拿來技術和品牌那么簡單。”
中國化工旗下的化工裝備制造板塊目前主要是生產橡膠機械、化工裝備、零部件等,但分散在多家企業中,組織結構松散,各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單打獨斗,技術含量、服務質量均有限,甚至存在內部競爭的現象。為此,中國化工首先對旗下裝備制造板塊進行了組織變革,把旗下分散的企業和產品梳理到三個事業部,即整機事業部、零部件事業部、維保事業部,對應克勞斯瑪菲的組織架構,以期實現更好更快的對接。
在這一過程中,按照克勞斯瑪菲的供給理念,不再是企業能生產哪些產品,而是提供客戶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組合。按照“倒敘”和“組合”的思路去理解技術、產品、服務和產能,這也正是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為此,中國化工和克勞斯瑪菲共同梳理了9個工作模塊、37項整合舉措,共同研發、技術提升、人才培養、物流和營銷網絡共享等都將陸續展開。例如,中國化工旗下的各個企業都可以成為克勞斯瑪菲在中國市場的配套供應商,充分利用產能的同時降低克勞斯瑪菲的生產成本,同時實現相應技術的轉移,以及信息化應用水平的提高。
對于克勞斯瑪菲,對接和整合并不只是單向的輸出,市場也是一個重要的落腳點。弗蘭克·斯蒂勒告訴記者,一方面,中國化工的機械制造業務可以借助克勞斯瑪菲在全球的成熟網絡和品牌,實現全球市場的突破;另一方面,克勞斯瑪菲可以借助中國化工獲得進入亞太市場的渠道,在亞洲這個全球制造基地獲得市場份額的飛躍。
事實上,隨著低端制造紛紛向周邊國家轉移,中國制造業升級壓力日漸加大,制造業的生產機器也面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正是中國企業和歐美制造企業頻頻互拋橄欖枝的重要原因,2015年中國共對德國企業發起了36項并購,創下紀錄。可以預見,克勞斯瑪菲所在的橡塑擠出成型設備、反應過程設備將在中國的下游制造廠商設備升級、產品升級中發揮重要影響力,同時,“一帶一路”倡議也帶來了更大的市場想象空間,將帶動中國制造業特別是輕工業品制造揚帆出海。
(來源中國塑料機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