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并購 中國化工集團收購金額創記錄
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國買家”的勢力正在崛起。國際金融數據服務商Dealogic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企海外并購交易筆數達401筆,總額為1353億美元,已超過2015年全年水平。其中,僅中國化工集團收購第一大農藥公司瑞士先正達,交易金額便高達430億美元,這也創下了迄今中企海外并購金額的最高紀錄。
分析人士指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提出,以及各項配套措施的出臺,進一步激發了中企海外擴展的熱情。同時,在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下,通過海外并購的方式迅速搶占海外資源也成為了一些企業的重要策略。
中企海外并購 中國化工集團收購金額創記錄
“戰略性”收購頻現
實際上,直至今年上半年,資源類資產仍是中企海外并購的重點,如銅、鋁等有色金屬礦山,以及此前“抄底”的油田等海外資產。最為典型的中化集團,繼砸重金迎娶先正達過門后,今年3月再次通過子公司中化國際,收購將世界橡膠巨頭之一的新加坡Halcyon公司納入麾下。至此,中化國際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橡膠供應商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收購更像是一場“戰略性”的收購,國內橡膠進口依存度高達80%,通過本次收購,無疑可以有效地保障國內天然橡膠的安全問題。同樣的戰略性收購也出現在了有色行業。5月16日,洛陽鉬業發布公告,擬通過香港子公司CMOC Limited以26.50億美元的價格,購入購買FCX旗下FMDRC100%股權,進而掌握TFM公司的56%股權。
而TFM擁有的Tenke Fungurume礦區,則是世界儲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銅、鈷礦之一。其中,金屬鈷廣泛運用于鋰電池和超級合金領域,銅經過2011年開始的下跌以來,目前已處于歷史低位。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就部分礦產類資源來說,中國在很多領域的儲量、產能已達到世界首位,但是消耗量同樣驚人??紤]到未來的需求增長,目前掌握的資源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國家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戰略的時代背景下,雖然我國鋰資源豐富,但是由于技術、氣候、交通等因素影響,資源產出遠遠跟不上需求的增長,致使我國長期依賴國外進口;面對瓶頸,對于國內企業而言,在加大對國內鋰資源的開發和技術攻關力度的同時,應從全球化、國際化的角度出發,勇于走出去,掌握更多優質的鋰礦資源,為國家戰略的實施提供強而有力的資源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僅就國內而言,無論是化工行業,還是有色行業,目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情況,在國際大宗商品處于底部區間的時候,通過海外并購的方式,不僅可以以較低成本獲得發展需要的資源,保障經營可持續性的同時降低成本,并可借鑒國際優秀企業的生產經營經驗,提高生產經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也可以利用被并購公司的渠道有效解決產能去化的問題。
而眾多基建、鋼鐵、煤炭類企業,今年開始頻頻出海的道理與之類似,一方面是來自產能去化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政策面的支持態度。
政策助中企“出?!?/strong>
隨著“一帶一路”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國內相應發布了一系列新的舉措。如國家稅務總局便曾針對“一帶一路”,制訂了10項新措施,以便更好的服務“出海”企業。另有消息稱,對于一些規模龐大且具敏感性的海外并購,國家發改委亦考慮打算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加快企業并購步伐。而在此之前,國內便已推出了對外投資的備案體系,“出海”企業僅需在發改委、商務部注冊即可,這使得中企海外并購的時限也大大縮短。
國務院發布的指導性意見也提出,要建立走出去金融支付體系,包括構建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相結合的境外投資金融支持體系,推動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聯合走出去,探索建立境外股權資產的境內交易融資平臺,發展多種形式的境外投資基金,推動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運行,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合作。
稅收、審批環節上的一路“綠燈”,以及作為配套金融支持,無疑激發了中企出海的熱情。而未來隨著更多“一帶一路”政策細則的落地,中企在進行海外并購,來自國內的限制將越來越少。屆時,對于“中國買家”的限制,也將僅剩下收購標的所在國的態度和政策。
從海外并購的現狀看,歐洲市場由于并購競爭更小,且當地監管對中企更為友好,所以也成為了目前中企并購的重點區域。相比之下,在“中國買家”迅速崛起后,美國方面對中企的防備卻有所增加,外資投資委員會對中企跨國收購的審查也趨于嚴格。其中,最為典型的案例,便是清華紫光收購西部數據股份時,被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擋在了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