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月外貿進出口降幅收窄 出口下行壓力緩解
2016-08-09
13140
核心提示:外貿總體還是處在回穩的過程,個別指標月度可能會出現波動,出口轉正將很大可能出現在8月、9月及10月這...
外貿總體還是處在回穩的過程,個別指標月度可能會出現波動,出口轉正將很大可能出現在8月、9月及10月這三個月中。如期公布的前7月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降幅,以及出口降幅都比上半年的數字有所收窄,但進口降幅卻進一步擴大。
不過,海關總署公布的外貿出口先導指數在連續兩個月回落后有所回升,表明四季度初出口壓力有望減輕。與此同時,7月份的發電耗煤量數據同比創2014年以來的新高,這說明進口同比下降并不能明確指向工業疲軟。
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指出,總體來看外貿形勢處在回穩波動的階段,目前還無法判斷回升的態勢是否已經確立,但如果出口能在下半年出現增速“轉正”,以及鐵礦石和原油價格持續回升的話,外貿對于整個宏觀經濟負面效應將被壓縮,會產生正面的效應。
中美貿易下降4.8%
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3.2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其中,出口下降1.6%,進口下降4.8%,貿易順差擴大8.7%。7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下降0.9%。其中,出口增長2.9%,進口下降5.7%,貿易順差擴大34%。
在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看來,外貿總體上看還是處在回穩的過程,個別指標月度可能會出現波動。出口轉正將很大可能出現在8月、9月及10月這三個月中。
從總體形勢來看,中國對外貿易在主要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及貿易先導指數上均出現了一些變化。
首先就是今年以來,中日進出口首次出現增長,數據顯示,日本是中國第五大貿易伙伴,中日貿易總值為9835.7億元,增長0.8%,占外貿總值的7.4%。其中,中國對日本出口4697.8億元,下降0.2%;自日本進口5137.9億元,增長1.7%。
在分析人士看來,中日貿易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互補性,中日貿易現在朝著正常化的方向正在邁進。值得注意的是,前七月中美貿易同比下降了4.8%。
其次是大宗商品進口量持續增加,但是進口價格仍然出現波動回升的趨勢。其中,進口鐵礦砂價格呈現回暖趨勢,1-7月進口均價同比下降13.3%。原油價格也出現緩慢回升態勢,進出均價降幅由之前的超過30%回升到1-7月的下降29.6%,不過原油進口價格在8月初期出現波動。同期,煤、成品油、銅的進口價格降幅相比上半年均有所縮窄。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李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大宗商品價格主要是反映世界經濟形勢。現在宏觀經濟形勢不好,整體需求會比較疲軟,大宗商品價格依然還呈現低位徘徊的態勢。
此外,海關總署公布的外貿出口先導指數在連續兩個月回落后有所回升。數據顯示,7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3.8,較上月回升1.1,表明四季度初出口壓力有望減輕。同期,中國出口經理人指數、新增出口訂單指數、經理人信心指數均出現回升,企業綜合成本指數從29回落至28。
海關總署的分析指出,三季度中國出口再度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四季度初出口壓力有望減輕,未來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影響我國外貿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
外貿新增長點出現
盡管中國對外貿易下降的趨勢沒有改變,但在分析人士看來,外貿形勢仍然較為復雜,對于整體的宏觀形勢不宜過于悲觀。
李健指出,目前來看,外貿在調結構上還是有相應的變化,一個例子是,中國在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的商品競爭優勢越來越弱的情況下,大型成套設備或高新技術產品的優勢正在逐步形成,類似這樣的變化統計數據可能并不會真正反映出來。
李健認為,外貿的發展還是要堅持調結構、轉方式,與供給側改革相結合,培育新的競爭優勢,通過加快技術進步、研發,培育自主知識產權,來增強出口商品的競爭力。部分省市外貿已經出現了由負轉正,說明調結構還是取得了相應的成效,民企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近期也表示,中國跨境電商貿易、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正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下半年穩增長,消費是基礎,投資是關鍵,要創造更多條件刺激消費,但這也是個漫長的過程;短期還是要通過PPP加大投資對沖,若穩增長政策執行到位,對三季度經濟增長6.7%還是有信心的。
周世儉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于宏觀經濟而言,外貿的負面整體而言不會太大。下半年由于工業部門生產要高于上半年,預計全年實現6.6%左右的增速問題不會太大。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