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界正在大變革,能懂的人太少!
輪胎界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變革,就拿大胎市場來說,有些輪胎店拒絕大牌,熱衷于小牌,大牌價格貴且透明,返點較低,利潤空間的產生只能看銷量,一般的輪胎店小量采購還可以,大量采購就是不要命了。相反小牌為了更好的生存,擁有更高的返點,價格也屬于小眾范疇,能操作的空間非常大,輪胎店能拿到便宜的小牌貨就感覺大賺,在這個“輪胎亂世”,不管你是大牌還是小牌,能賺到錢才是好牌!
面對市場的不景氣,很多大牌都在吃老本,積年累月攢下來的品牌效應和顧客信賴度也正在一點點的流失,畢竟市場上再好的輪胎也得先讓經營者受益,才可以讓消費者買單,想繞過輪胎店直接讓消費者買單是不現實的,所以輪胎店的這一層利潤是必須要考慮的。經銷商不能把貨都扔給下邊就算完事兒,下邊能不能賺到錢才是最應該考慮的,這關乎明年誰還會接你拋的貨。
我們不妨來捋一捋這是個什么樣的過程:
工廠→經銷商→輪胎店→消費者
看似是一個單線聯系,但其實早已被“互相滲透”多年,誰都想拿便宜貨,誰都想賺更多的錢,所以這個公式早已是過去式。
當下的行情是這樣的:輪胎生產和線下銷售有點脫節,一方跟不上另一方,就會出現貨源遍地,價格亂象。輪胎店在挖空心思多方打聽找便宜貨,經銷商之間也是互藏貓膩,一句話里有好幾個意思,互相都聽不明白。什么品牌忠誠度,價值觀,在利益面前蕩然無存,就像一位經銷商說的,扯那么多沒用,能讓大家都賺到錢才是真理!
所以,我們需要思考更有效的辦法,以往輪胎廠家無法低成本的了解每一位顧客的需求,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打組合拳,啥性能都有,啥性能都棒,啥要求都符合,買了就是對的,不買就是錯的,結果這個行業的所有生產者都這么干,這就有點尷尬了!
既然和消費需求是兩層皮,那就不可避免會出問題,比如輪胎市場飽和,但還在不斷生產,庫存產生的商品還不能隨意降價,因為成本和庫存也都要錢,對于大牌來說,更是如此,不是大牌貴,真是不得不貴!那怎么辦呢?
一句老話,消費決定生產。
探究不出每一個消費者的需求,那可以探求出每一個輪胎店的需求,把輪胎店的關系處理好,就相當于把消費者的直接對象搞定了,因為消費者接觸的最多的就是輪胎店,拿下輪胎店,就相當于拿下大半個消費者,所以未來輪胎圈經濟關系是這樣的:
消費者←輪胎店→經銷商→工廠
在這個環節中,輪胎店屬于主體地位,原因很簡單,輪胎利潤的最終產生者! 未來誰能制霸輪胎店,誰才是未來輪胎圈真正的霸主!未來的大變革一定是圍繞輪胎終端市場展開的,把利潤的最終制造者牢牢的把握在手心里,才是未來制勝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