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輪胎生意的老手,也是別人眼中的瓜娃子
不知什么時候,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不論什么樣的關于輪胎方面的文章或者話題,大家的討論基本都是以事論事的多,很少會發表自己的真實的有實質性的看法,因為一但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或者怎么樣,就會招致一些“譴責”:這個事情不是這個樣子的!真正做輪胎生意的人是不會這么干的!這個思想說明你還對這個市場認知的不成熟!…….之類的話。
其實,縱觀古今,但凡能成大事者,都是在做大家所認為的出格的事情,亦或是傻的要命的事情,不合規矩的事情,但大都成功了,因為你所認為的規矩或者市場規則,在別人那里只是限制生意的牢籠。
我很欣賞南方人做輪胎生意的態度,不要太死,腦子要活,別管什么主意,哪怕你把我的輪胎店翻過來,只要能賺到比以前更多的錢,我就聽你的,你的主意就是對的,就是好的。但話又說回來,誰會給你試驗的機會?給你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大家都是輪胎生意的老手了,什么對或者什么不對,大體上還是分的很清楚的,就是在細節上可能會有分歧,但是這個時代,玩的就是細節,大而全,方向性的東西,可能剛從學校畢業出來的應屆生也搞的很溜,輪胎行業需要細節上的應對,而不是以往的大口號,但細節思想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
有個比喻很貼切,輪胎企業可以花一個億去蓋廠房或者弄批新設備,都不會心疼,但如果要它花二十萬去研究一下消費者近三年來的消費心理,它就會不愿意,甚至抵觸,覺得有什么用啊,完全沒有用的東西,不就是大家沒錢了,省了,或者消費更理性啊,之類的東西,我們也都是消費者啊,我們自己的業務員難道不知道嗎?還要花這個冤枉錢?不至于的。這就是差距的產生。
很多國外的公司不惜花大價錢,去了解市場,然后去匹配相應的產品,他們相信對市場的最深度最全面的了解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這個東西,無論做什么都會容易的多,打個比方,就好比一個人想賣給另外一個人一件產品,我們以往的思維就是給他介紹這個產品的好,然后能成交就成交不能成交就拉倒,但現在的細節思維是我不僅要向她介紹,我更要在介紹前了解他有沒有這件產品?他想要什么樣子的產品?這個產品什么樣的性能才能讓他滿意?他的七大姑八大姨是不是也需要這個東西?知道的越細致這個生意就越好做,因為推銷的點也就越多。
也許你是輪胎生意的老手,也許你有無數資產,但這個時代不僅需要資產,還需要更加細致化,緊隨時代潮流的思想,硬件方面的競爭已經快成末路,軟實力競爭的時代已經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