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舉行輪胎雙反聽證會 工人頻頻發難
日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舉行對華卡客車輪胎“雙反”終裁階段行業損害聽證會。會上,申請方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及美國部分輪胎工廠的代表發言,指責中國低價輪胎對美國產業造成沖擊。
申請方發言證詞摘錄如下:
第一位發言的是USW國際秘書處的Stan Johnson。
他代表普利司通、固特異及住友輪胎在美國5家工廠的工人發言。
他指責中國低價產品對美國產業造成沖擊。工廠管理層在同工人進行工資談判時,反復指出中國低價產品對美國產業造成負面影響,導致美國國內產業喪失相關市場。
第二位發言人是Bily Wright,代表普利司通田納西工廠工人。
他稱,盡管美國國內對卡客車輪胎的需求上升,但該工廠的產量卻沒有增長,而且工廠的卡客車輪胎庫存增多;工廠生產不足,工人每周僅工作不足40個小時。
第三位是Jody Juarez,代表固特異堪薩斯州工廠工人。
他表示,工廠目前開工不足,經常短期停產,原因就是受到中國產品的沖擊。
他們要求發布“雙反”稅令,以便其生產能夠恢復正常。
第四位是USW的Thomas O'Shei,代表紐約州住友工廠的工人。
他表示,其工廠生產受到中國輪胎的沖擊很大。在2016年對中國產品采取“雙反”臨時措施后,其生產得到恢復。
工會一直聲稱,該公司的管理層反復強調,有關生產能否恢復,都要看這次“雙反”案如何裁決;并稱之前對中國乘用車和輕卡車輪胎的“雙反”措施非常有效,目前這些產品的生產得到恢復,并且部分產能從泰國轉移回到美國。
工會還稱,如果美國發出“雙反”稅令,根據目前的工人及產能,他們能夠很快恢復到每天2300條輪胎的產量。
他們希望ITC認定存在實質性損害,以幫助他們工廠重新振興。
第五位是輪胎分銷商證人,Dorsey Tire總經理Bruce Chamblee,他是美國申請方唯一一個輪胎經銷商證人。
他作證稱,中美兩國的輪胎產品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并不是完全不存在競爭,由于中國出口的輪胎產品低價傾銷,導致他所在的公司(經銷美國國內輪胎)丟失了市場份額。
他稱,消費者在購買輪胎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價格,由于他不愿意銷售低價中國輪胎,從而受到較大損失。
申請人律師Elizabeth J. Drake最后發言,她首先針對初裁中一些事實認定提出反對意見,包括來自第三國的進口產品是乘用車及輕卡車輪胎而非卡客車輪胎等。
她從同類產品、緊急情形、競爭條件、數量影響、價格影響及損害等方面展開了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