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力智能工廠攀上“白富美”
“我們做輪胎的,過去人拉肩扛,一整天下來,除了牙齒,全身上下都是黑的。”在萬力輪胎供職多年的老工人馮兆偉感嘆道。他是轉崗到合肥工廠后才見識到,做輪胎不一定都是“傻黑粗笨”,也可以“白富美”。
美是智能制造
新春伊始,坐鎮萬力廣州總部的營銷中心業務員張景山,剛剛簽下1萬條卡客車全鋼胎訂單。
經主管報審后,該訂單很快就傳輸到合肥工廠,通過自動排產系統生成生產需求,再自動轉化成生產指令下達到各車間、各機臺,投什么料、生產多少、經哪些工序,全由系統控制。
僅僅72小時,這批貨便生產完成,最后經由自動化物流系統送達客戶。這套程序得以“妙線生花”,全靠一套名為MES的指揮信息系統。它通過大數據指揮串聯整個流程上的機器設備,實現全流程自動化。
以年產200萬條全鋼胎的設計規模計算,過去需要2200人,而今只要696人,僅人力就節省60%多。
廣州萬力輪胎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淼表示,合肥工廠出產的每一條輪胎,都帶有一個射頻信息卡,從煉膠開始就賦予到產品身上,相當于獨一無二的產品“身份證”。
客戶一掃碼,不僅能知道產品的規格、重量、成分,就連原料是哪一批膠、經過哪些工序、生產操作者是誰,都一目了然,從而實現了全過程智能追溯。
富是降本提質
在工廠半制品輸送車間,無人駕駛的送料小車沿著設定線路,將膠料準確準時送達各個工位,中間層是倍速鏈,頂上是空中輸送系統,循環往復地吊運胎胚、胎體。
這樣的立體庫,可節省運輸空間30%以上,并使運送效率成倍提升。在國內很多輪胎制造還處在初級自動化階段時,萬力為何要投入十幾億元,搞這樣一個接近工業4.0標準的智能工廠?
廣州萬力集團董事長付守杰解密道:“中國輪胎市場特別是高附加值輪胎領域,外資品牌占絕對壟斷地位。從引進技術生產子午線輪胎起步,至今近30年,中國輪胎行業仍然擺脫不了低價競爭的狀況。”
萬力打算革新傳統制造,推動輪胎業轉型升級。理想的實現過程,成了50多家國產裝備制造企業攜手共舞的舞臺。青島軟控、沈陽藍英、北京萬向新元等企業紛紛進駐萬力。
從膠料自動抓取機、胎圈芯一體化設備,到升級版一次法三鼓成型機等,中國乃至世界首創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相繼生成。借此,萬力合肥工廠實現單胎生產時間從48小時降到30小時;產品一致性從80%左右到96%;人均年產值達到傳統行業平均水平的3倍。
白是清潔生產
漫步萬力合肥工廠,完全不見煙塵彌漫、污水橫流,工人的工作服干干凈凈,一塵不染。這是因為工廠采用了百余項節能環保措施。
萬力合肥工廠總經理石錚說:“在發展生產的同時,我們也要做一個好鄰居。”
如今反倒是工人們有些不適應。馮兆偉是萬力合肥工廠的機器看管員和質量檢驗員,即使不戴口罩、手套忙碌一天,他下班時依然整潔,身上沒有任何污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