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最先提出的工業4.0被中策橡膠集團實現了
2017-05-11
11090
核心提示:不久前,新聞聯播播出的一條新聞,為杭州加上了一頂新的“桂冠”——智能制造之城。新聞聯播點贊的這家企業是位于杭州的中策橡膠集團。通過與阿里云合作開展的中策橡膠智能工廠項目,這家國內最大的輪胎制造企業,已經使混煉膠平均合格率有了3到5個百分點的提升。
不久前,新聞聯播播出的一條新聞,為杭州加上了一頂新的“桂冠”——智能制造之城。新聞聯播點贊的這家企業是位于杭州的中策橡膠集團。通過與阿里云合作開展的中策橡膠智能工廠項目,這家國內最大的輪胎制造企業,已經使混煉膠平均合格率有了3到5個百分點的提升。有人驚呼,沒想到,德國人最先提出工業4.0,竟然被浙江人率先實現了!今年4月,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發布《浙江省“企業上云”行動計劃(2017)》,指出要通過引導,讓10萬家企業有能力利用最新技術來提升效率,向“云”要發展新動能,加速向智造大省邁進。這一計劃集中體現了當前工業、農業、商業等領域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需求。
《浙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阿里云在計劃推出后就表示,已經為此聯合生態合作伙伴組建專門服務團隊,利用自身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厚積累,通過ET工業大腦、ET城市大腦、ET醫療大腦等一系列產品與服務方案,使能工農商各領域企業,使其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挖掘中國制造“1%的威力”。事實上,以中策橡膠、吉利為代表的浙江企業已經在生產制造中感受到了云計算、大數據帶來的技術紅利。
作為杭州市首批“兩化融合”(信息化和工業化)企業,中策橡膠在研發、質檢、生產等產業鏈環節積累了信息數據,但如何有效處理海量數據成為難題。 阿里云ET工業大腦自2016年底入駐中策橡膠的生產車間,對中策橡膠生產端的各類數據進行深度學習。 以輪胎生產中的主要原材料橡膠為例,中策橡膠每天從全球采購千噸量級的橡膠塊,將橡膠塊合成混煉膠最終進入生產線。不同膠源產地、加工廠、批次等數千個復雜因子都會影響橡膠塊質量,這些因子的相親相斥也直接影響了是否能合成優質混煉膠。和以往更依托經驗的質檢方式不同,ET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能算法,能在短時間內處理分析每一塊橡膠的出身,匹配最優的合成方案,極大地穩定了混煉膠性能,大大降低在加工環節的成本投入。目前,阿里云已幫助中策橡膠提升混煉膠平均合格率3%-5%。“合格率的提升每年能夠節省千萬級的成本,目前已和阿里云謀劃更深度的合作,希望通過對輪胎屬性、門店數據等信息的運算分析,對影響產品性能、購買需求的因子進行分析排序,從而對供給端實現進一步優化。”中策橡膠副總經理張利民說。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