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輪胎總體依舊輝煌,那些曾經破產的企業能否起死回生?
2023-04-24
8850
核心提示:2月8日,《中國橡膠》雜志發布“關于2023年度中國橡膠工業百強企業入圍名單的公示”。依據2021年第4季度及2022年前3季度營業收入
2月8日,《中國橡膠》雜志發布“關于2023年度中國橡膠工業百強企業入圍名單的公示”。
依據2021年第4季度及2022年前3季度營業收入合計數排行,《中國橡膠》雜志推介了138家企業入圍2023年度中國橡膠工業百強企業名單,予以公示。
山東輪胎有10家入圍百強名單,占據半數名額。森麒麟、昊華輪胎、華盛橡膠業績表現突出,營收增長較大。另外,由于倍耐力主要生產基地在山東兗州,地域意義上中國輪胎20強山東已過半數!
山東的輪胎依舊很強,但是那些曾經輝煌卻破產的企業,如今怎么樣了呢?
2022年3月,諸城涌安橡膠開啟了產能置換工作。曾經負債累累,奄奄一息的安馳輪胎在賽輪集團完成對其破產重組的工作后,以涌安橡膠科技重新煥發活力。
涌安橡膠的這次產能置換可以被看作是山東輪胎產業整合中的一個縮影。在經歷為期三年多的整合重組和資本入局后,不少曾經陷入運營僵局的山東知名輪胎企業找到了新的歸宿。而這些新的歸屬是幫助這些的“老炮”企業起死回生,還是竹籃打水一場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那些輝煌中的山東輪胎企業在做什么!
山東輪胎企業加速推進國際化
近日,山東省公布首批本土跨國公司、本土跨國公司重點培育企業名單,5家輪胎企業位列其中。其中,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被認定為山東省本土跨國公司,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成山集團有限公司、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山東省本土跨國公司重點培育企業。
近年來,山東輪胎企業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加快“走出去”步伐。玲瓏輪胎、賽輪集團等相繼公布新的投資計劃,雙星集團則開啟“三次創業、創世界一流企業”新征程,全力推進“營銷當地化、制造洲際化、研發全球化”國際化戰略。
“世界輪胎看中國,中國輪胎看山東。”山東是我國主要的輪胎生產和出口基地,幾乎占據國內產能和出口量的半壁江山。在美國《輪胎商業》統計的2021年度全球輪胎企業75強榜單中,35家中國輪胎企業上榜,其中山東輪胎企業就占20席,玲瓏輪胎、賽輪集團、三角輪胎、成山集團、雙星集團等躋身榜單前30強。
過去10年,我國輪胎企業加快國際化步伐,目前共有13家企業在海外設立16處生產基地,其中就有8家山東輪胎企業。
賽輪集團最早在越南投資建廠,一期80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生產線于2013年建成投產,成為我國首家國外建廠的輪胎企業。2018年賽輪集團與美國固鉑合資2.8億美元增加24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產能。2021年11月,賽輪集團第二海外基地——位于柬埔寨的90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建成投產。
玲瓏輪胎則投資7億美元在泰國落子,首期150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于2014年2月建成投產,二期120萬條/年全鋼載重子午胎于2015年7月建成投產。青島森麒麟輪胎有限公司緊隨其后,投資4億美元在泰國布局,120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于2015年8月建成投產。成山集團旗下的浦林成山(山東)輪胎有限公司也在泰國投資近3億美元,建設40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80萬條/年全鋼子午胎生產線,并于2020年下半年建成投產。
此外,山東金宇輪胎有限公司、青島福臨輪胎有限公司、山東昊華輪胎有限公司等企業也紛紛在越南、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地追加投資,擴大海外運營規模。
墜落巔峰的200億輪胎老炮
2015年幾乎可以被當作是山東輪胎產業的破產元年,隨著德瑞寶、福泰爾接連暴雷,山東輪胎行業中的“資金黑洞”終于藏不住了。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到2019年期間,至少53家輪胎廠商接連宣告破產倒閉。
在這些倒閉破產的輪胎企業中,有至少7家輪胎企業是曾經的75強輪胎企業。如果以2013年的銷售額計算,僅德瑞寶、盛泰和恒宇三家山東75強輪胎企業當年的產值達到了將近200億人民幣。因此“百噸王”們的垮臺對行業的影響力不可謂不大。
彼時的山東輪胎產業上空烏云密布,不再機器聲轟鳴的輪胎廠房,不再熙熙攘攘的輪胎產線,欠款、糾紛、堵門的輪胎廠只剩下令人窒息的安靜。
固然有更大更好的輪胎企業支撐著山東輪胎產業繼續發展,但是這些曾經的老炮們要怎么辦呢?大量的欠款未還清,大量的產能儲備將要被浪費——大型胎企的破產留給輪胎產業的不只有唏噓,還有怎么都理不清的混亂局面。
為了解決當時的混沌局面,當地政府出手相救,招商引資,強力推進輪胎企業的破產重組進程。安馳等一眾輪胎企業在山東巨頭的扶持下完成重組,開啟了產能升級;另有不少輪胎企業在物產中大,廈門國貿等外資輪胎企業的資本協助下,重獲新生的機會。時至今日,這些輪胎行業的“老炮”們的重生之路已經走了將近4年,有些已經翻身,有些仍在掙扎求生…
盛泰集團“重回正軌”
2019年7月22日,曾經登榜全球75強第29位的輪胎制造商盛泰集團向經銷商致函表示因涉及互聯互保、資金鏈等問題,其已在當月20日啟動司法重整程序。
此后兩年中,關于誰會成為盛泰輪胎“金主”的猜測不斷在發酵。直到2021年5月,物產中大對外發布公告,宣布其以11億元對盛泰等四家企業進行收購,紛爭兩年之久的盛泰收購案才塵埃落定。
即使是最初的全鋼輪胎和半鋼輪胎年產能,盛泰也可以達到1800萬套;2014年時的輪胎銷售額達到9.7億美元(66億人民幣)。如果僅按噸位來算,盛泰的產能體量放到現在也可以排到全球40強之內。可以說,如果沒有受到互聯互保牽連,盛泰在當下或許也能成為中國輪胎前三強的有力候選人。
不過正是因為體量大,做過大生意的盛泰在被物產中大收購后,迅速恢復了元氣。從目前可以查找到的資料來看,盛泰輪胎目前的年產能為240萬套全鋼子午線輪胎和1800萬套半鋼子午線輪胎產能,占到了物產化工集團輪胎業務板塊的約80%。而從物產中大2022年半年報中我們看到其輪胎營收為21.1億元,利潤為2700萬,毛利率在1.28%。
雖然乍看之下,營收和利潤不盡如人意,但是對比2022年同期其他輪胎企業的財報來看,至少在輪胎銷售方面,盛泰的銷售并不算糟;同時,可以看出經歷短暫的休整后,盛泰已經恢復到了此前3成以上的銷售水平。尤其是在2022年上半年物流管控、主要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漲之下,盛泰仍能保持十億元以上的營銷并實現盈利,可見其在物產化工幫助之下的回血能力。
預計隨著2022年年底輪胎銷售行情逐步好轉,盛泰輪胎也會逐步恢復到自己的巔峰狀態。
與盛泰命運頗有些相似的還有曾經知名輪胎品牌“海德威”的擁有者恒宇橡膠。
恒宇集團一分為二,老炮變啞炮
雖然在巔峰時刻,恒宇集團的全球排名也在30強之后,但是論產能恒宇并不落后于其他企業太多,甚至在2015年之前都可以算是山東的“產能大戶”。按照可以查找到資料來看,恒宇橡膠在2008年于廣饒開發區建設的恒宇科技年產能已經達到了3000萬套以上,其中半鋼輪胎3000萬套、全鋼胎300萬套。這樣的產能即使放到現在,也能排進中國輪胎企業產能前10名。
但可惜的是成也產能,敗也產能。產品更多出口歐美的恒宇在遇到2008年之后愈加嚴格的雙反制裁后,企業運營開始出現動搖,龐大的產能在出口方面開始跑不動了。此時想要回到國內市場參與“內卷”,卻發現競爭更加白熱化。玲瓏、賽輪、三角、金宇等山東輪胎企業的市場份額已經固定且在不斷擴大,恒宇“殺回來”也不過是在和中小輪胎企業在低價市場廝殺。
而低價市場所帶給恒宇的利潤遠遠不夠其償還貸款和原材料供應商的貨款。出口失意、國內市場打不開,恒宇橡膠的輪胎產品開始滯銷。2015年時,有消息傳出恒宇停掉了其卡客車產能,并在7月開始給工人停薪。
不過還在垂死掙扎的恒宇在2015年11月12日發布了相關聲明意圖粉碎當時的破產謠言。但是2016年一則關于“恒宇科技已經出租工廠供其他企業生產輪胎”的資產整合新聞又將恒宇推倒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似乎側面做實了恒宇橡膠的經營不善。
而2016年之后,隨著更多負面新聞被爆了出來,幾乎所有人都對恒宇的真實情況心知肚明。2018年6月,恒宇集團不再掙扎,向山東省廣饒縣人民法院申請進行破產重整。
這時的恒宇再也沒有了十年前的意氣風發。據調查,截至2018年5月,恒宇的負債總額達到了24.25億元,遠超其所剩資產。2019年,恒宇集團被一分為二,分別被不同企業收購;恒宇橡膠在被永盛橡膠收購后更名為和達橡膠科技,經營起了此前另一家破產企業永泰旗下的輪胎品牌DURUN(盾輪)。
經過一分為二后,恒宇苦心經營多年的海德威輪胎徹底退市,而生產該品牌的輪胎廠也改為生產其他品牌。恒宇這個輪胎“老炮”徹底啞火。
破產企業能否起死回生
其實無論是盛泰,還是恒宇,他們都沒有做到真正地起死回生,畢竟在被收購重組后,其命脈也多是被上方資本抓在手里。更殘酷的是不只這兩家企業,幾乎所有經歷過破產重組的輪胎企業,最終能夠活過來的往往只有產線而非品牌。
有些破產企業的輪胎品牌還尚存于世,也不過是因為其原本市場份額還算不賴,因此能夠在二線,甚至三線品牌中茍延殘喘。而這些品牌在被榨干最后一點剩余價值后,也會在某一天借由產能升級、產品結構調整等理由最終被優化淘汰,破產的“老炮”們,起死回生很難……
文章來源: 輪胎商業,車轅車轍網,中國化工報
依據2021年第4季度及2022年前3季度營業收入合計數排行,《中國橡膠》雜志推介了138家企業入圍2023年度中國橡膠工業百強企業名單,予以公示。
山東輪胎有10家入圍百強名單,占據半數名額。森麒麟、昊華輪胎、華盛橡膠業績表現突出,營收增長較大。另外,由于倍耐力主要生產基地在山東兗州,地域意義上中國輪胎20強山東已過半數!
山東的輪胎依舊很強,但是那些曾經輝煌卻破產的企業,如今怎么樣了呢?
2022年3月,諸城涌安橡膠開啟了產能置換工作。曾經負債累累,奄奄一息的安馳輪胎在賽輪集團完成對其破產重組的工作后,以涌安橡膠科技重新煥發活力。
涌安橡膠的這次產能置換可以被看作是山東輪胎產業整合中的一個縮影。在經歷為期三年多的整合重組和資本入局后,不少曾經陷入運營僵局的山東知名輪胎企業找到了新的歸宿。而這些新的歸屬是幫助這些的“老炮”企業起死回生,還是竹籃打水一場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那些輝煌中的山東輪胎企業在做什么!
山東輪胎企業加速推進國際化
近日,山東省公布首批本土跨國公司、本土跨國公司重點培育企業名單,5家輪胎企業位列其中。其中,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被認定為山東省本土跨國公司,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成山集團有限公司、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山東省本土跨國公司重點培育企業。
近年來,山東輪胎企業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加快“走出去”步伐。玲瓏輪胎、賽輪集團等相繼公布新的投資計劃,雙星集團則開啟“三次創業、創世界一流企業”新征程,全力推進“營銷當地化、制造洲際化、研發全球化”國際化戰略。
“世界輪胎看中國,中國輪胎看山東。”山東是我國主要的輪胎生產和出口基地,幾乎占據國內產能和出口量的半壁江山。在美國《輪胎商業》統計的2021年度全球輪胎企業75強榜單中,35家中國輪胎企業上榜,其中山東輪胎企業就占20席,玲瓏輪胎、賽輪集團、三角輪胎、成山集團、雙星集團等躋身榜單前30強。
過去10年,我國輪胎企業加快國際化步伐,目前共有13家企業在海外設立16處生產基地,其中就有8家山東輪胎企業。
賽輪集團最早在越南投資建廠,一期80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生產線于2013年建成投產,成為我國首家國外建廠的輪胎企業。2018年賽輪集團與美國固鉑合資2.8億美元增加24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產能。2021年11月,賽輪集團第二海外基地——位于柬埔寨的90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建成投產。
玲瓏輪胎則投資7億美元在泰國落子,首期150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于2014年2月建成投產,二期120萬條/年全鋼載重子午胎于2015年7月建成投產。青島森麒麟輪胎有限公司緊隨其后,投資4億美元在泰國布局,120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于2015年8月建成投產。成山集團旗下的浦林成山(山東)輪胎有限公司也在泰國投資近3億美元,建設40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80萬條/年全鋼子午胎生產線,并于2020年下半年建成投產。
此外,山東金宇輪胎有限公司、青島福臨輪胎有限公司、山東昊華輪胎有限公司等企業也紛紛在越南、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地追加投資,擴大海外運營規模。
墜落巔峰的200億輪胎老炮
2015年幾乎可以被當作是山東輪胎產業的破產元年,隨著德瑞寶、福泰爾接連暴雷,山東輪胎行業中的“資金黑洞”終于藏不住了。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到2019年期間,至少53家輪胎廠商接連宣告破產倒閉。
在這些倒閉破產的輪胎企業中,有至少7家輪胎企業是曾經的75強輪胎企業。如果以2013年的銷售額計算,僅德瑞寶、盛泰和恒宇三家山東75強輪胎企業當年的產值達到了將近200億人民幣。因此“百噸王”們的垮臺對行業的影響力不可謂不大。
彼時的山東輪胎產業上空烏云密布,不再機器聲轟鳴的輪胎廠房,不再熙熙攘攘的輪胎產線,欠款、糾紛、堵門的輪胎廠只剩下令人窒息的安靜。
固然有更大更好的輪胎企業支撐著山東輪胎產業繼續發展,但是這些曾經的老炮們要怎么辦呢?大量的欠款未還清,大量的產能儲備將要被浪費——大型胎企的破產留給輪胎產業的不只有唏噓,還有怎么都理不清的混亂局面。
為了解決當時的混沌局面,當地政府出手相救,招商引資,強力推進輪胎企業的破產重組進程。安馳等一眾輪胎企業在山東巨頭的扶持下完成重組,開啟了產能升級;另有不少輪胎企業在物產中大,廈門國貿等外資輪胎企業的資本協助下,重獲新生的機會。時至今日,這些輪胎行業的“老炮”們的重生之路已經走了將近4年,有些已經翻身,有些仍在掙扎求生…
盛泰集團“重回正軌”
2019年7月22日,曾經登榜全球75強第29位的輪胎制造商盛泰集團向經銷商致函表示因涉及互聯互保、資金鏈等問題,其已在當月20日啟動司法重整程序。
此后兩年中,關于誰會成為盛泰輪胎“金主”的猜測不斷在發酵。直到2021年5月,物產中大對外發布公告,宣布其以11億元對盛泰等四家企業進行收購,紛爭兩年之久的盛泰收購案才塵埃落定。
即使是最初的全鋼輪胎和半鋼輪胎年產能,盛泰也可以達到1800萬套;2014年時的輪胎銷售額達到9.7億美元(66億人民幣)。如果僅按噸位來算,盛泰的產能體量放到現在也可以排到全球40強之內。可以說,如果沒有受到互聯互保牽連,盛泰在當下或許也能成為中國輪胎前三強的有力候選人。
不過正是因為體量大,做過大生意的盛泰在被物產中大收購后,迅速恢復了元氣。從目前可以查找到的資料來看,盛泰輪胎目前的年產能為240萬套全鋼子午線輪胎和1800萬套半鋼子午線輪胎產能,占到了物產化工集團輪胎業務板塊的約80%。而從物產中大2022年半年報中我們看到其輪胎營收為21.1億元,利潤為2700萬,毛利率在1.28%。
雖然乍看之下,營收和利潤不盡如人意,但是對比2022年同期其他輪胎企業的財報來看,至少在輪胎銷售方面,盛泰的銷售并不算糟;同時,可以看出經歷短暫的休整后,盛泰已經恢復到了此前3成以上的銷售水平。尤其是在2022年上半年物流管控、主要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上漲之下,盛泰仍能保持十億元以上的營銷并實現盈利,可見其在物產化工幫助之下的回血能力。
預計隨著2022年年底輪胎銷售行情逐步好轉,盛泰輪胎也會逐步恢復到自己的巔峰狀態。
與盛泰命運頗有些相似的還有曾經知名輪胎品牌“海德威”的擁有者恒宇橡膠。
恒宇集團一分為二,老炮變啞炮
雖然在巔峰時刻,恒宇集團的全球排名也在30強之后,但是論產能恒宇并不落后于其他企業太多,甚至在2015年之前都可以算是山東的“產能大戶”。按照可以查找到資料來看,恒宇橡膠在2008年于廣饒開發區建設的恒宇科技年產能已經達到了3000萬套以上,其中半鋼輪胎3000萬套、全鋼胎300萬套。這樣的產能即使放到現在,也能排進中國輪胎企業產能前10名。
但可惜的是成也產能,敗也產能。產品更多出口歐美的恒宇在遇到2008年之后愈加嚴格的雙反制裁后,企業運營開始出現動搖,龐大的產能在出口方面開始跑不動了。此時想要回到國內市場參與“內卷”,卻發現競爭更加白熱化。玲瓏、賽輪、三角、金宇等山東輪胎企業的市場份額已經固定且在不斷擴大,恒宇“殺回來”也不過是在和中小輪胎企業在低價市場廝殺。
而低價市場所帶給恒宇的利潤遠遠不夠其償還貸款和原材料供應商的貨款。出口失意、國內市場打不開,恒宇橡膠的輪胎產品開始滯銷。2015年時,有消息傳出恒宇停掉了其卡客車產能,并在7月開始給工人停薪。
不過還在垂死掙扎的恒宇在2015年11月12日發布了相關聲明意圖粉碎當時的破產謠言。但是2016年一則關于“恒宇科技已經出租工廠供其他企業生產輪胎”的資產整合新聞又將恒宇推倒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似乎側面做實了恒宇橡膠的經營不善。
而2016年之后,隨著更多負面新聞被爆了出來,幾乎所有人都對恒宇的真實情況心知肚明。2018年6月,恒宇集團不再掙扎,向山東省廣饒縣人民法院申請進行破產重整。
這時的恒宇再也沒有了十年前的意氣風發。據調查,截至2018年5月,恒宇的負債總額達到了24.25億元,遠超其所剩資產。2019年,恒宇集團被一分為二,分別被不同企業收購;恒宇橡膠在被永盛橡膠收購后更名為和達橡膠科技,經營起了此前另一家破產企業永泰旗下的輪胎品牌DURUN(盾輪)。
經過一分為二后,恒宇苦心經營多年的海德威輪胎徹底退市,而生產該品牌的輪胎廠也改為生產其他品牌。恒宇這個輪胎“老炮”徹底啞火。
破產企業能否起死回生
其實無論是盛泰,還是恒宇,他們都沒有做到真正地起死回生,畢竟在被收購重組后,其命脈也多是被上方資本抓在手里。更殘酷的是不只這兩家企業,幾乎所有經歷過破產重組的輪胎企業,最終能夠活過來的往往只有產線而非品牌。
有些破產企業的輪胎品牌還尚存于世,也不過是因為其原本市場份額還算不賴,因此能夠在二線,甚至三線品牌中茍延殘喘。而這些品牌在被榨干最后一點剩余價值后,也會在某一天借由產能升級、產品結構調整等理由最終被優化淘汰,破產的“老炮”們,起死回生很難……
文章來源: 輪胎商業,車轅車轍網,中國化工報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