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輪胎造得好卻賣不動,如何脫離“怪圈”打開新循環?
2023-06-06
8550
核心提示:中國輪胎產業一直備受爭議,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自主生產的第一條輪胎在馬路上轉動的時間,比中國自主生產的汽車晚了近30年。”
中國輪胎產業一直備受爭議,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自主生產的第一條輪胎在馬路上轉動的時間,比中國自主生產的汽車晚了近30年。”
為國外品牌代工,是輪胎企業的一條生存鐵律,像山東地煉企業為三桶油加工油品,只是賺取微薄的加工費,用于養活企業和工人。企業也是不辭勞苦的為了爭取原油份額奔走于相關部門。
對于輪胎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兩點“造輪胎”和“賣輪胎”。造好輪胎,賣出去,然后回籠資金再造輪胎,這就好比養羊——娶媳婦——生娃——養羊。
中國輪胎企業剛開始這種循環能夠非常好的繼續下去,輪胎企業步步高升,生意興隆,但是后來這種循環被打破了,進入了一個怪圈——造得好,賣不好,再造,再賣不出去,日漸衰落,許多企業最后只能破產倒閉。
為什么會出現怪圈?
1.市場變了
之前的市場是一片藍海,只要你有貨,那么絕對不愁賣,輪胎經銷商上趕著找你。因為拿到貨就等于拿到錢,下一級的輪胎經銷商還等著拿貨呢。而經過疫情之后,無論國內、國外消費末端都萎靡,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可是輪胎廠沒有很敏銳的捕捉到這一信號,還是單純做以前的產品,以為做以前的產品一樣有活路,以為停廠停工就可以等到活路,以為保持產能就能有未來,結果最后等來的只能是破產拍賣。
2.渠道變了
狼真的來了!之前每每聽到渠道變了,大家都要打個問號,現在這個問題已經畫上了感嘆號。首先互聯網企業在線上就是有優勢的,他們不僅APP做的好,而且互聯網思維更是牛,本來就有用戶基礎,他們還特別會抓行業的痛點:之前價格不透明,現在明碼標價;之前不安裝,現在包安裝還給做四輪平衡;之前售后難,現在三包保質量。而且途虎、京東、天貓的線下門店也開起來了。
3.消費者變了
之前消費者到線下換輪胎只問問尺寸,價格,然后聽聽銷售意見就直接安裝了。但是現在通過互聯網消費者也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胎,只看店里有沒有,然后拿起手機和銷售一通白活。底價你不說他都知道,而且更多追求實用性,性價比。對于服務這塊,他們更看重差異性,你但凡不耐煩一點,馬上就走人。這讓廠家完全沒有辦法,輪胎廠家能左右誰賣我的輪胎,但是左右不了員工的服務態度。
4.消費升級的騙局
在國產與進口之間,一直存在著爭議。各種產品方面,也在以進口產品更為優秀,不斷打壓國內自主品牌的產品。
進口品的宣傳點,一般會表述出產品在制作、生產和研發的技術優勢。
但,仔細觀察人們不難發現在視頻之中,這些視頻往往利用了人們信息不統一的原則,再經過各種符合品牌自身定位的價值宣導,引起人們的注意。
也在這個環節之中,為其顧客群體貼標簽,當顧客開始不再只關注實用性,轉而去關注產品的種種宣傳之后,產品方的目的也就達成。
購買人群,為了所謂的代越性,雖然面對價格時,有些不悅,但當商家再一次宣導品牌價值后,使得人們的購買欲二次增加,也在這時完成了整體商業行為。
但從本質看,產品本身大同小異,僅從所需功能看,國產產品與進品產品的差距不大,市場表現的差異,也主要在于消費升級后的觀念騙局。
5.宣傳的作用
產品的功能決定市場體量以及適配人群。宣傳在產品的營銷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是將產品進行市場培養,產品匹配用戶的思維在人群意識中扎根。
進而,在傳播中,使人群分流,由于進口品本身的價格高于國產品,外加其主要鏈接渠道,一般都以一線城市為主,也使得其商品本身具有“大城市”、“大品牌”的標簽。
也在此之上,人們在心理層面對其產生了價值的二次提升,也產生了對自己的未來期望性,人性貪婪的本質也在其中有了重要的顯現,所有人都希望自己過得更好。
于商家而言,高檔產品的利潤空間往往更低。原本,商家本身的銷售意愿是在于國產品的。
但在銷售環節之中,銷售員往往有著對于提成的強烈需求,雖然,國產品的單品提成高,但從實際出發,進口品的市場更大也更利于銷售行為。
所以,為了完成每月的銷售計劃,銷售員有時會在未完成任務的前提之下,更主動的銷售進口產品,以此來增加收入。
在銷售任務達成之后,才會開始將銷售重心轉向國產產品。也在大量重復此種銷售行為之后,人們對于進口產品的依賴性增加。
即使有更優質的產品出現,但在沒有重大產品事故的前提下,人們仍然會選擇進口品,在其中,人們更多選擇了額外價值進而忽略了實際產品的表現。
雖然各方數據之中,國產產品的標準往往高于進口品,但對于商人而言,利益與利潤是第一位的考量。
如何逃離“怪圈”?
1.發展核心競爭力
對于輪胎企業 來說,活下去就一定得有核心競爭力。企業要有行業領先的技術,就比如賽輪的“液體黃金技術”玲瓏的“蒲公英技術”等,掌握核心科技,企業自然好發展;公司規范化管理也是發展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有些輪胎公司至今還存在家族化,干事的人沒有,分錢一堆人。急需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提升公司效益;要加快工藝革新和舊產能的淘汰,頭部輪胎企業已經進行了一波產能淘汰了,例如2017年萬達寶通淘汰落后產能后更有活力了。
2.改變渠道
既然渠道在變,價格也透明了,輪胎廠家索性直接跳過經銷商,自己搭建服務體系,直接把優惠和最好的服務帶給消費者,比如玲瓏有玲瓏養車驛站,有的則直接把電商這一塊交給更成熟的養車平臺,比如途虎養車、京東養車,有的則大肆推廣加盟,當然有實力的廠家會說這些渠道我都要。輪胎廠家所做的一切就是向消費者靠近,讓消費者在想到換輪胎時能第一時間想到自己。
3.了解消費者
消費者是未來為產品付錢的人,所以輪胎廠商更需要了解下新生代的消費者。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迅速發展下,新生代消費者終將由追求價格到追求品質,而且會更加理性,更加注重服務,尤其是輪胎行業,他們更想得到的是一站式服務。甚至可以讓消費者也參與產品的形成,生產消費者真正需要的輪胎。
造的好,更要賣的好,賣的好,才是真的好。輪胎企業不能在自己的領域故步自封、自說自話,要實實在在和消費者站到同一角度來找問題、解決問題。當你能和消費者在一起討論怎么做好輪胎,就脫離了“怪圈”層,打開了新循環……
文章來源: 輪胎商業,財新說,共鑄綠水青山
為國外品牌代工,是輪胎企業的一條生存鐵律,像山東地煉企業為三桶油加工油品,只是賺取微薄的加工費,用于養活企業和工人。企業也是不辭勞苦的為了爭取原油份額奔走于相關部門。
對于輪胎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兩點“造輪胎”和“賣輪胎”。造好輪胎,賣出去,然后回籠資金再造輪胎,這就好比養羊——娶媳婦——生娃——養羊。
中國輪胎企業剛開始這種循環能夠非常好的繼續下去,輪胎企業步步高升,生意興隆,但是后來這種循環被打破了,進入了一個怪圈——造得好,賣不好,再造,再賣不出去,日漸衰落,許多企業最后只能破產倒閉。
為什么會出現怪圈?
1.市場變了
之前的市場是一片藍海,只要你有貨,那么絕對不愁賣,輪胎經銷商上趕著找你。因為拿到貨就等于拿到錢,下一級的輪胎經銷商還等著拿貨呢。而經過疫情之后,無論國內、國外消費末端都萎靡,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可是輪胎廠沒有很敏銳的捕捉到這一信號,還是單純做以前的產品,以為做以前的產品一樣有活路,以為停廠停工就可以等到活路,以為保持產能就能有未來,結果最后等來的只能是破產拍賣。
2.渠道變了
狼真的來了!之前每每聽到渠道變了,大家都要打個問號,現在這個問題已經畫上了感嘆號。首先互聯網企業在線上就是有優勢的,他們不僅APP做的好,而且互聯網思維更是牛,本來就有用戶基礎,他們還特別會抓行業的痛點:之前價格不透明,現在明碼標價;之前不安裝,現在包安裝還給做四輪平衡;之前售后難,現在三包保質量。而且途虎、京東、天貓的線下門店也開起來了。
3.消費者變了
之前消費者到線下換輪胎只問問尺寸,價格,然后聽聽銷售意見就直接安裝了。但是現在通過互聯網消費者也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胎,只看店里有沒有,然后拿起手機和銷售一通白活。底價你不說他都知道,而且更多追求實用性,性價比。對于服務這塊,他們更看重差異性,你但凡不耐煩一點,馬上就走人。這讓廠家完全沒有辦法,輪胎廠家能左右誰賣我的輪胎,但是左右不了員工的服務態度。
4.消費升級的騙局
在國產與進口之間,一直存在著爭議。各種產品方面,也在以進口產品更為優秀,不斷打壓國內自主品牌的產品。
進口品的宣傳點,一般會表述出產品在制作、生產和研發的技術優勢。
但,仔細觀察人們不難發現在視頻之中,這些視頻往往利用了人們信息不統一的原則,再經過各種符合品牌自身定位的價值宣導,引起人們的注意。
也在這個環節之中,為其顧客群體貼標簽,當顧客開始不再只關注實用性,轉而去關注產品的種種宣傳之后,產品方的目的也就達成。
購買人群,為了所謂的代越性,雖然面對價格時,有些不悅,但當商家再一次宣導品牌價值后,使得人們的購買欲二次增加,也在這時完成了整體商業行為。
但從本質看,產品本身大同小異,僅從所需功能看,國產產品與進品產品的差距不大,市場表現的差異,也主要在于消費升級后的觀念騙局。
5.宣傳的作用
產品的功能決定市場體量以及適配人群。宣傳在產品的營銷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是將產品進行市場培養,產品匹配用戶的思維在人群意識中扎根。
進而,在傳播中,使人群分流,由于進口品本身的價格高于國產品,外加其主要鏈接渠道,一般都以一線城市為主,也使得其商品本身具有“大城市”、“大品牌”的標簽。
也在此之上,人們在心理層面對其產生了價值的二次提升,也產生了對自己的未來期望性,人性貪婪的本質也在其中有了重要的顯現,所有人都希望自己過得更好。
于商家而言,高檔產品的利潤空間往往更低。原本,商家本身的銷售意愿是在于國產品的。
但在銷售環節之中,銷售員往往有著對于提成的強烈需求,雖然,國產品的單品提成高,但從實際出發,進口品的市場更大也更利于銷售行為。
所以,為了完成每月的銷售計劃,銷售員有時會在未完成任務的前提之下,更主動的銷售進口產品,以此來增加收入。
在銷售任務達成之后,才會開始將銷售重心轉向國產產品。也在大量重復此種銷售行為之后,人們對于進口產品的依賴性增加。
即使有更優質的產品出現,但在沒有重大產品事故的前提下,人們仍然會選擇進口品,在其中,人們更多選擇了額外價值進而忽略了實際產品的表現。
雖然各方數據之中,國產產品的標準往往高于進口品,但對于商人而言,利益與利潤是第一位的考量。
如何逃離“怪圈”?
1.發展核心競爭力
對于輪胎企業 來說,活下去就一定得有核心競爭力。企業要有行業領先的技術,就比如賽輪的“液體黃金技術”玲瓏的“蒲公英技術”等,掌握核心科技,企業自然好發展;公司規范化管理也是發展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有些輪胎公司至今還存在家族化,干事的人沒有,分錢一堆人。急需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提升公司效益;要加快工藝革新和舊產能的淘汰,頭部輪胎企業已經進行了一波產能淘汰了,例如2017年萬達寶通淘汰落后產能后更有活力了。
2.改變渠道
既然渠道在變,價格也透明了,輪胎廠家索性直接跳過經銷商,自己搭建服務體系,直接把優惠和最好的服務帶給消費者,比如玲瓏有玲瓏養車驛站,有的則直接把電商這一塊交給更成熟的養車平臺,比如途虎養車、京東養車,有的則大肆推廣加盟,當然有實力的廠家會說這些渠道我都要。輪胎廠家所做的一切就是向消費者靠近,讓消費者在想到換輪胎時能第一時間想到自己。
3.了解消費者
消費者是未來為產品付錢的人,所以輪胎廠商更需要了解下新生代的消費者。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迅速發展下,新生代消費者終將由追求價格到追求品質,而且會更加理性,更加注重服務,尤其是輪胎行業,他們更想得到的是一站式服務。甚至可以讓消費者也參與產品的形成,生產消費者真正需要的輪胎。
造的好,更要賣的好,賣的好,才是真的好。輪胎企業不能在自己的領域故步自封、自說自話,要實實在在和消費者站到同一角度來找問題、解決問題。當你能和消費者在一起討論怎么做好輪胎,就脫離了“怪圈”層,打開了新循環……
文章來源: 輪胎商業,財新說,共鑄綠水青山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