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輪胎明明是王者為何被誤認為青銅?只因做錯一件事
2023-07-14
8370
核心提示:全球輪胎75強排行榜中,中國共有35家輪胎企業登榜,占了近乎一半的榜單。據公開數據統計,35家輪胎企業2020年總銷售額高達1964.1
全球輪胎75強排行榜中,中國共有35家輪胎企業登榜,占了近乎一半的榜單。據公開數據統計,35家輪胎企業2020年總銷售額高達1964.16億元人民幣,而這個數額在2021年仍在不斷增加。
國內輪胎銷售量不斷增加
銷售額的大漲離不開輪胎企業銷量的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根據已披露的數據顯示,8家國內輪胎企業銷量超過1億條,較去年同期銷量漲幅巨大;國內輪胎企業無一例外實現了銷量上的大幅增加,其中通用輪胎銷量漲幅達到61.15%,而銷量的大增也幫助其上半年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的同比增長。
對于輪胎企業來說,能否持續賺錢可以看作是企業競爭力強弱的標準之一。無論外界“黑天鵝事件”有多么巨大的影響力,只要核心競爭力不變,企業在行業內的地位和在市場中的份額就不會被輕易打敗。在今年海運、橡膠成本價格普遍上漲的重壓之下,國內輪胎企業仍然“安然度劫”,甚至雙錢、賽輪等輪胎企業在重壓之下仍舊保持了盈利增長。強大的盈利能力來自于中國輪胎企業近年來在產品研發上投入的巨大財力。
銷售額的大漲離不開輪胎企業銷量的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根據已披露的數據顯示,8家國內輪胎企業銷量超過1億條,較去年同期銷量漲幅巨大;國內輪胎企業無一例外實現了銷量上的大幅增加,其中通用輪胎銷量漲幅達到61.15%,而銷量的大增也幫助其上半年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的同比增長。
為何中國輪胎在國內還被當做低端貨?
但是,為什么明明我們國家的輪胎企業這么強大,而國人只知道米其林等國外品牌的輪胎呢?要知道,福耀玻璃在國內汽車玻璃市場的占有率達到65%以上,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商。換句話說,中國市場猶如福耀的“壓艙石”,為其出海征戰打下堅實基礎。
華為也是這樣,2020年備受沖擊,海外市場下滑嚴重,國內市場卻實現銷售收入5849.10億元,同比增長15.4%,收入占比達65.6%。得益于此,華為走得才更穩當。
相比之下,因為沒有抓緊國內市場,國產輪胎成了被外資傾軋的對象。說到國產輪胎,不少人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低端”、“劣質”等層面,但其實,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國產輪胎已經提升了自己的實力,用煥然一新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2016年,央視財經頻道《消費主張》節目曾播出一期節目,主題為“你不了解的中國制造——輪胎篇”。節目中,用幾個國家的品牌輪胎直接進行測試,結果,國產輪胎的優異性能得到彰顯。
舉個例子,8次撞擊測試后,價格最貴的法國品牌輪胎骨架直接斷裂,美國知名品牌輪胎第7次撞擊后就發生漏氣,但中國品牌輪胎并無大礙。而在水壓爆破環節,價格最低的中國品牌,耐壓數值達2563kpa,安全倍數達標準的10.3倍,表現優異;價格為中國品牌兩倍的法國輪胎,安全倍數僅5.2倍,不及中國輪胎一半。至于剎車測試,價格最低的中國品牌剎車距離為27.5米,比法國品牌還要少2米,這是一個足以讓業界矚目的“戰績”。
然而,你可能也發現了,無論怎么凸顯國產輪胎的實力,都抹不掉“四字魔咒”:價格最低。問題是,國產輪胎性能并不比國際大牌差,為什么賣不出高價?
國產輪胎為何賣不出高價?
原因有很多,比如國際大牌的品牌影響力更大,更善于也更舍得砸錢營銷,但這些原因之外,有一個因素與國產輪胎行業自身密切相關——他們選擇用低價爭奪海外市場,硬生生把海量國內市場“讓”給了外資。中國輪胎行業成長之初,低價確實發揮了關鍵作用。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山東。得益于集齊發展輪胎產業需要的全部要素,尤其是擁有比大慶油田資格還老的東營油田,和工程機械、載重汽車都相當發達的用胎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山東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影響深遠的輪胎生產基地。
當輪胎生產出來后,包括山東輪胎企業在內的國產輪胎,大多以低價為“殺手锏”,不僅拿下國內市場,還大量出口。然而,當外資品牌大量殺入進來,低價產品被打趴下,國內市場轉而由對方主導。
外資瘋狂到什么地步?以漂亮國輪胎品牌固特異為例,進入中國市場后,短短6個月內就籌建300家零售加盟店,“創下幾乎平均每天開設兩家新店的驚人記錄”,而法國輪胎巨頭米其林也以每年新增約100家經銷商的速度進擊。
不要以為外資只吞食高端市場,恰恰相反,“猛獸”幾乎不挑食。一位中國工程機械網的專家透露:“2007年,外資巨頭釋放產能后,極大地沖擊國內輪胎市場,其發展路徑是從高端向低端切入?!边@樣做的結果是,外資一度拿下國內輪胎市場約80%的市場。
當大批國產輪胎明白過來,開始擴大聲量,加大營銷力度,提升實力追求高端,試圖加快國產品牌對外資輪胎市場份額的替代,卻收效甚微。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乘用車輪胎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仍然由外資品牌占據,且中國高端輪胎主要依賴進口,進口輪胎價格還超出國產輪胎出口均價的2倍。
你可能會退一步想,既然國產輪胎能出口,那就只賺出口這份錢,也不算壞事情吧?
市場風平浪靜時,主打出口似乎沒啥大問題,但隨著市場“震蕩”加劇,又把“生命線”和出口緊緊捆綁,相當于大半條命捏在別人手里。
現實已經給出答案,從2010年以來,市場開始供過于求,出口均價一路下跌,利潤越來越低,買設備和運營企業累積的貸款越發沉重。如此一來,工廠或經銷商破產屢見不鮮,借貸續命的人有的“甚至到了跳樓的地步”。
僅僅去年,就有超過50家國產輪胎企業破產。資金鏈斷裂、產能落后,被認為是他們被淘汰出局的主要問題。一邊是國內輪胎市場被外資品牌牢牢把控,一邊是從國際市場賺得越來越少甚至入不敷出,國產輪胎的發展環境日益嚴酷。回過頭來看,如果國產輪胎企業能夠像華為、福耀玻璃那樣,努力吃透中國市場,并用國內市場作為企業發展的“超級加油站”,今日的困局不說完全避免,至少可以保存更多實力來應戰。
可以說,這是國產輪胎行業帶給中國制造的一個“慘痛”教訓!
文章來源: 華商韜略,輪胎商業網
國內輪胎銷售量不斷增加
銷售額的大漲離不開輪胎企業銷量的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根據已披露的數據顯示,8家國內輪胎企業銷量超過1億條,較去年同期銷量漲幅巨大;國內輪胎企業無一例外實現了銷量上的大幅增加,其中通用輪胎銷量漲幅達到61.15%,而銷量的大增也幫助其上半年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的同比增長。
對于輪胎企業來說,能否持續賺錢可以看作是企業競爭力強弱的標準之一。無論外界“黑天鵝事件”有多么巨大的影響力,只要核心競爭力不變,企業在行業內的地位和在市場中的份額就不會被輕易打敗。在今年海運、橡膠成本價格普遍上漲的重壓之下,國內輪胎企業仍然“安然度劫”,甚至雙錢、賽輪等輪胎企業在重壓之下仍舊保持了盈利增長。強大的盈利能力來自于中國輪胎企業近年來在產品研發上投入的巨大財力。
銷售額的大漲離不開輪胎企業銷量的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根據已披露的數據顯示,8家國內輪胎企業銷量超過1億條,較去年同期銷量漲幅巨大;國內輪胎企業無一例外實現了銷量上的大幅增加,其中通用輪胎銷量漲幅達到61.15%,而銷量的大增也幫助其上半年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的同比增長。
為何中國輪胎在國內還被當做低端貨?
但是,為什么明明我們國家的輪胎企業這么強大,而國人只知道米其林等國外品牌的輪胎呢?要知道,福耀玻璃在國內汽車玻璃市場的占有率達到65%以上,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商。換句話說,中國市場猶如福耀的“壓艙石”,為其出海征戰打下堅實基礎。
華為也是這樣,2020年備受沖擊,海外市場下滑嚴重,國內市場卻實現銷售收入5849.10億元,同比增長15.4%,收入占比達65.6%。得益于此,華為走得才更穩當。
相比之下,因為沒有抓緊國內市場,國產輪胎成了被外資傾軋的對象。說到國產輪胎,不少人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低端”、“劣質”等層面,但其實,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國產輪胎已經提升了自己的實力,用煥然一新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2016年,央視財經頻道《消費主張》節目曾播出一期節目,主題為“你不了解的中國制造——輪胎篇”。節目中,用幾個國家的品牌輪胎直接進行測試,結果,國產輪胎的優異性能得到彰顯。
舉個例子,8次撞擊測試后,價格最貴的法國品牌輪胎骨架直接斷裂,美國知名品牌輪胎第7次撞擊后就發生漏氣,但中國品牌輪胎并無大礙。而在水壓爆破環節,價格最低的中國品牌,耐壓數值達2563kpa,安全倍數達標準的10.3倍,表現優異;價格為中國品牌兩倍的法國輪胎,安全倍數僅5.2倍,不及中國輪胎一半。至于剎車測試,價格最低的中國品牌剎車距離為27.5米,比法國品牌還要少2米,這是一個足以讓業界矚目的“戰績”。
然而,你可能也發現了,無論怎么凸顯國產輪胎的實力,都抹不掉“四字魔咒”:價格最低。問題是,國產輪胎性能并不比國際大牌差,為什么賣不出高價?
國產輪胎為何賣不出高價?
原因有很多,比如國際大牌的品牌影響力更大,更善于也更舍得砸錢營銷,但這些原因之外,有一個因素與國產輪胎行業自身密切相關——他們選擇用低價爭奪海外市場,硬生生把海量國內市場“讓”給了外資。中國輪胎行業成長之初,低價確實發揮了關鍵作用。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山東。得益于集齊發展輪胎產業需要的全部要素,尤其是擁有比大慶油田資格還老的東營油田,和工程機械、載重汽車都相當發達的用胎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山東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影響深遠的輪胎生產基地。
當輪胎生產出來后,包括山東輪胎企業在內的國產輪胎,大多以低價為“殺手锏”,不僅拿下國內市場,還大量出口。然而,當外資品牌大量殺入進來,低價產品被打趴下,國內市場轉而由對方主導。
外資瘋狂到什么地步?以漂亮國輪胎品牌固特異為例,進入中國市場后,短短6個月內就籌建300家零售加盟店,“創下幾乎平均每天開設兩家新店的驚人記錄”,而法國輪胎巨頭米其林也以每年新增約100家經銷商的速度進擊。
不要以為外資只吞食高端市場,恰恰相反,“猛獸”幾乎不挑食。一位中國工程機械網的專家透露:“2007年,外資巨頭釋放產能后,極大地沖擊國內輪胎市場,其發展路徑是從高端向低端切入?!边@樣做的結果是,外資一度拿下國內輪胎市場約80%的市場。
當大批國產輪胎明白過來,開始擴大聲量,加大營銷力度,提升實力追求高端,試圖加快國產品牌對外資輪胎市場份額的替代,卻收效甚微。
公開數據顯示,國內乘用車輪胎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仍然由外資品牌占據,且中國高端輪胎主要依賴進口,進口輪胎價格還超出國產輪胎出口均價的2倍。
你可能會退一步想,既然國產輪胎能出口,那就只賺出口這份錢,也不算壞事情吧?
市場風平浪靜時,主打出口似乎沒啥大問題,但隨著市場“震蕩”加劇,又把“生命線”和出口緊緊捆綁,相當于大半條命捏在別人手里。
現實已經給出答案,從2010年以來,市場開始供過于求,出口均價一路下跌,利潤越來越低,買設備和運營企業累積的貸款越發沉重。如此一來,工廠或經銷商破產屢見不鮮,借貸續命的人有的“甚至到了跳樓的地步”。
僅僅去年,就有超過50家國產輪胎企業破產。資金鏈斷裂、產能落后,被認為是他們被淘汰出局的主要問題。一邊是國內輪胎市場被外資品牌牢牢把控,一邊是從國際市場賺得越來越少甚至入不敷出,國產輪胎的發展環境日益嚴酷。回過頭來看,如果國產輪胎企業能夠像華為、福耀玻璃那樣,努力吃透中國市場,并用國內市場作為企業發展的“超級加油站”,今日的困局不說完全避免,至少可以保存更多實力來應戰。
可以說,這是國產輪胎行業帶給中國制造的一個“慘痛”教訓!
文章來源: 華商韜略,輪胎商業網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