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起綠色風潮:安徽省推動以竹代塑,促進綠色產業崛起
核心提示:近期,安徽省敲定了省級“以竹代塑”應用推廣試點名單,池州市、黃山市、寧國市、廣德市、岳西縣五地榜上有名。作為新興產業,“
近期,安徽省敲定了省級“以竹代塑”應用推廣試點名單,池州市、黃山市、寧國市、廣德市、岳西縣五地榜上有名。作為新興產業,“以竹代塑”進入了更多人視野,也為減少塑料污染提供了新途徑,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過,處于起步階段,“以竹代塑”雖是好“竹”意,還亟需盡快闖過成本關。
1、“以竹代塑”,安徽有“扶搖直上”的潛力
如今,塑料制品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大家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影響?!澳壳?,全球每年生產4億噸塑料廢物。”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講師呂黃飛認為,“以竹代塑”是非常好的應對之策。
呂黃飛曾在國際竹藤中心攻讀博士,在竹材結構、水分與竹材加工利用關系等方面均有深入的探索。
呂黃飛介紹,竹子是世界公認的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從竹筍出土到長成竹子,最快45-60天。竹子還具有收縮量小、彈性和韌性強、種植方便、可自然降解等優點,是理想的可再生纖維來源。
目前,在市場上小到竹吸管、竹纖維餐盒、竹刀、竹叉、竹勺等一次性竹餐具,大到各種建材管線,都有應用。
“更為難得的是,竹子有很強的固碳能力。一片管理良好的竹林,可以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反復收割利用?!眳吸S飛指出。
研究數據表明,竹林固碳能力遠超普通林木,是杉木的1.46倍、熱帶雨林的1.33倍。
2022年底,我國與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了“以竹代塑”倡議。倡議的背后底氣,來源于我國在竹資源與竹產業方面的優勢。我國竹林面積超700萬公頃;有竹類植物857種,占世界的52%。
而作為全國重點產竹省份,安徽現有竹林615萬畝,竹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竹林面積超30萬畝的縣(市、區)有6個。當前,全省年產竹材近400萬噸,現有竹加工企業超過1200家。
同時,安徽也是塑料制品產量較大的地區,具備較豐富的竹類資源和推進“以竹代塑”發展的基礎。相比之下,全省塑料制品年產量達466萬噸,居全國第5位。
前段時間,安徽省敲定了省級“以竹代塑”應用推廣試點名單,池州市、黃山市、寧國市、廣德市、岳西縣五地成功入選。
呂黃飛表示,“以竹代塑”為減少塑料污染帶來的環境與健康威脅提供了一條可探索的希望之路。此次安徽省推動地市進行試點,是一個不錯的開頭,安徽在這方面大有可為。
2、中國特色的替塑之路
“以竹代塑”為減少塑料污染帶來的環境與健康威脅提供了一條可探索的希望之路。竹子有很強的固碳能力。數據表明,竹林固碳能力遠超普通林木,是杉木的1.46倍、熱帶雨林的1.33倍。竹子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竹子還具有收縮量小、彈性和韌性強、種植方便、可自然降解等優點,是理想的可再生纖維來源。
提出“以竹代塑”是基于我國在竹資源與竹產業方面的優勢。我國竹林面積達701萬公頃,有竹類植物39屬857種,占世界竹子種類1642種的52%。截至2022年,我國竹產業總產值達4153億元,從業人員總數達1742萬人,而且產業鏈條全。竹產業上游包括竹子及其提取物,中游包括竹建材、竹食品、竹餐具等各類竹制品,下游應用領域廣泛,包括但不限于造紙、旅游、家居等領域。
治理塑料污染一方面在于回收廢塑料,另一方面在于從源頭上減少塑料使用,找到塑料的替代品。我國于2020年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鼓勵減少塑料消費,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制品,“以竹代塑”就是一項富有中國智慧的替塑創新。
根據竹子本身的特性,以及我國竹資源與竹產業發展現狀,2022年中國政府聯合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倡議提出各國制定“以竹代塑”支持政策,推進科技創新、鼓勵科學研究,為“以竹代塑”新技術利用、新產品開發創造條件,2023年的《計劃》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行動目標和行動方向。
3、“以竹代塑”還需闖過成本難關
“以竹代塑”在減少塑料污染方面很有優勢,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戰。相比塑料,竹制品的成本高,主要是在采收環節人力消耗大,以一噸毛竹為例,砍伐、裝車、運輸等環節的人工成本將近450元,而平均市場價格只有不到600元。竹加工環節自動化水平也較低,規模效應較差。
鑒于此,《計劃》首先提出加強科技創新支持,組織“以竹代塑”相關科研攻關,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及重大裝備,加強“以竹代塑”產品深度研發,優化產品生產工藝流程,提高竹林采伐、運輸、加工環節機械化水平。
當前竹產業內多是中小微企業,尚未培育出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發展,未能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队媱潯诽岢?,鼓勵主要竹產區因地制宜拓展“原料-加工-產品-營銷”上中下游產業鏈,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加速“以竹代塑”產品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產,鼓勵發展竹產業循環經濟,推行全竹利用產業模式。
《計劃》還發布了“以竹代塑”主要產品名錄,并提出要在重點場景進行替代,在日用領域竹材替代購物袋、餐具等,充分減少購物、外賣場景中的塑料使用;在建筑建材領域使用竹纏繞復合材料管道管材,利用竹材縱向拉伸強度高、彎曲度高的特點,替代工程塑料管道。
當前竹產品在市場拓展上還存在一定阻力,要努力降低竹產品生產成本,爭取對比塑料產品獲得價格優勢?!队媱潯诽岢霎a銷對接促進行動,借助大型消費展會,加強政企對話,暢通銷售渠道;開展特色地區引領行動,在全國選擇竹資源豐富、竹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區,建設5至10個“以竹代塑”應用推廣基地,探索推廣替代效果好、市場潛力大、公眾易接受的“以竹代塑”產品,培育消費者的市場認知。
4、“以竹代塑”的未來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竹資源、面積、積蓄量最多最大的國家,據統計,我國擁有的竹林面積約為701萬公頃,竹類品種857種,占全世界竹類品種的52%。目前我國竹材年產量約為4000萬噸,而每年閑置的竹資源就有1.1萬噸左右。
我國作為世界塑料生產、使用和進出口的第一大國,“以竹代塑”倡議是我國的主動擔當與使命。2023年10月,我國發布了《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預計在2025年,發展并建立較為完善的竹產業體系。
而我國在推進“以竹代塑”發展,開發竹產業市場上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對于竹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扶持政策、竹產業鏈等都還需要完善提高。
例如加大竹產品的使用推廣,深化人們對竹資源優勢的認知,優化竹資源的深加工技術,推進竹資源數字化發展,改善竹子的培育技術,完善竹產業相關政策等等。
相較于國際上的其他國家而言,我國發布的竹藤標準數量最多,相對來說體系也更加完善。我國的竹子標準已有66項,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以及地方標準等總計超過四百多項,涉及竹材術語、技術標準以及產品標準等等。
那么大力推廣“以竹代塑”,對我們這些普通人有什么影響呢?
往大了講,“以竹代塑”是在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減輕環境壓力,減少塑料污染。往小了講,將我們經常使用的塑料用品替換成竹質產品,更加耐用,更加健康。
竹材本身的成本并不高,但由于多為手工工藝,所以價格一直較高,而大力發展竹產業,可以使竹產品的生產更機械化,價格也會更加優惠。同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一些農戶可以選擇種植竹子,來增加自己的收益,改善生活。
當“以竹代塑”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家的環保意識也更加強烈,更加樂于踐行低碳生活。
“以竹代塑”不僅僅是一個倡議,更是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勢,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對竹資源的開發會越來越深入,竹產品也會越來越多元化。而“竹”作為我國的四君子之一,“以竹代塑”也會成為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途徑之一。
文章來源: 綠色安徽,半月談新媒體,百科密碼
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51676.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1、“以竹代塑”,安徽有“扶搖直上”的潛力
如今,塑料制品已經深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大家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影響?!澳壳?,全球每年生產4億噸塑料廢物。”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講師呂黃飛認為,“以竹代塑”是非常好的應對之策。
呂黃飛曾在國際竹藤中心攻讀博士,在竹材結構、水分與竹材加工利用關系等方面均有深入的探索。
呂黃飛介紹,竹子是世界公認的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從竹筍出土到長成竹子,最快45-60天。竹子還具有收縮量小、彈性和韌性強、種植方便、可自然降解等優點,是理想的可再生纖維來源。
目前,在市場上小到竹吸管、竹纖維餐盒、竹刀、竹叉、竹勺等一次性竹餐具,大到各種建材管線,都有應用。
“更為難得的是,竹子有很強的固碳能力。一片管理良好的竹林,可以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反復收割利用?!眳吸S飛指出。
研究數據表明,竹林固碳能力遠超普通林木,是杉木的1.46倍、熱帶雨林的1.33倍。
2022年底,我國與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了“以竹代塑”倡議。倡議的背后底氣,來源于我國在竹資源與竹產業方面的優勢。我國竹林面積超700萬公頃;有竹類植物857種,占世界的52%。
而作為全國重點產竹省份,安徽現有竹林615萬畝,竹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別山區和皖南山區,竹林面積超30萬畝的縣(市、區)有6個。當前,全省年產竹材近400萬噸,現有竹加工企業超過1200家。
同時,安徽也是塑料制品產量較大的地區,具備較豐富的竹類資源和推進“以竹代塑”發展的基礎。相比之下,全省塑料制品年產量達466萬噸,居全國第5位。
前段時間,安徽省敲定了省級“以竹代塑”應用推廣試點名單,池州市、黃山市、寧國市、廣德市、岳西縣五地成功入選。
呂黃飛表示,“以竹代塑”為減少塑料污染帶來的環境與健康威脅提供了一條可探索的希望之路。此次安徽省推動地市進行試點,是一個不錯的開頭,安徽在這方面大有可為。
2、中國特色的替塑之路
“以竹代塑”為減少塑料污染帶來的環境與健康威脅提供了一條可探索的希望之路。竹子有很強的固碳能力。數據表明,竹林固碳能力遠超普通林木,是杉木的1.46倍、熱帶雨林的1.33倍。竹子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竹子還具有收縮量小、彈性和韌性強、種植方便、可自然降解等優點,是理想的可再生纖維來源。
提出“以竹代塑”是基于我國在竹資源與竹產業方面的優勢。我國竹林面積達701萬公頃,有竹類植物39屬857種,占世界竹子種類1642種的52%。截至2022年,我國竹產業總產值達4153億元,從業人員總數達1742萬人,而且產業鏈條全。竹產業上游包括竹子及其提取物,中游包括竹建材、竹食品、竹餐具等各類竹制品,下游應用領域廣泛,包括但不限于造紙、旅游、家居等領域。
治理塑料污染一方面在于回收廢塑料,另一方面在于從源頭上減少塑料使用,找到塑料的替代品。我國于2020年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鼓勵減少塑料消費,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制品,“以竹代塑”就是一項富有中國智慧的替塑創新。
根據竹子本身的特性,以及我國竹資源與竹產業發展現狀,2022年中國政府聯合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倡議提出各國制定“以竹代塑”支持政策,推進科技創新、鼓勵科學研究,為“以竹代塑”新技術利用、新產品開發創造條件,2023年的《計劃》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行動目標和行動方向。
3、“以竹代塑”還需闖過成本難關
“以竹代塑”在減少塑料污染方面很有優勢,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戰。相比塑料,竹制品的成本高,主要是在采收環節人力消耗大,以一噸毛竹為例,砍伐、裝車、運輸等環節的人工成本將近450元,而平均市場價格只有不到600元。竹加工環節自動化水平也較低,規模效應較差。
鑒于此,《計劃》首先提出加強科技創新支持,組織“以竹代塑”相關科研攻關,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及重大裝備,加強“以竹代塑”產品深度研發,優化產品生產工藝流程,提高竹林采伐、運輸、加工環節機械化水平。
當前竹產業內多是中小微企業,尚未培育出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發展,未能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队媱潯诽岢?,鼓勵主要竹產區因地制宜拓展“原料-加工-產品-營銷”上中下游產業鏈,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加速“以竹代塑”產品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產,鼓勵發展竹產業循環經濟,推行全竹利用產業模式。
《計劃》還發布了“以竹代塑”主要產品名錄,并提出要在重點場景進行替代,在日用領域竹材替代購物袋、餐具等,充分減少購物、外賣場景中的塑料使用;在建筑建材領域使用竹纏繞復合材料管道管材,利用竹材縱向拉伸強度高、彎曲度高的特點,替代工程塑料管道。
當前竹產品在市場拓展上還存在一定阻力,要努力降低竹產品生產成本,爭取對比塑料產品獲得價格優勢?!队媱潯诽岢霎a銷對接促進行動,借助大型消費展會,加強政企對話,暢通銷售渠道;開展特色地區引領行動,在全國選擇竹資源豐富、竹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區,建設5至10個“以竹代塑”應用推廣基地,探索推廣替代效果好、市場潛力大、公眾易接受的“以竹代塑”產品,培育消費者的市場認知。
4、“以竹代塑”的未來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竹資源、面積、積蓄量最多最大的國家,據統計,我國擁有的竹林面積約為701萬公頃,竹類品種857種,占全世界竹類品種的52%。目前我國竹材年產量約為4000萬噸,而每年閑置的竹資源就有1.1萬噸左右。
我國作為世界塑料生產、使用和進出口的第一大國,“以竹代塑”倡議是我國的主動擔當與使命。2023年10月,我國發布了《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預計在2025年,發展并建立較為完善的竹產業體系。
而我國在推進“以竹代塑”發展,開發竹產業市場上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對于竹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扶持政策、竹產業鏈等都還需要完善提高。
例如加大竹產品的使用推廣,深化人們對竹資源優勢的認知,優化竹資源的深加工技術,推進竹資源數字化發展,改善竹子的培育技術,完善竹產業相關政策等等。
相較于國際上的其他國家而言,我國發布的竹藤標準數量最多,相對來說體系也更加完善。我國的竹子標準已有66項,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以及地方標準等總計超過四百多項,涉及竹材術語、技術標準以及產品標準等等。
那么大力推廣“以竹代塑”,對我們這些普通人有什么影響呢?
往大了講,“以竹代塑”是在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減輕環境壓力,減少塑料污染。往小了講,將我們經常使用的塑料用品替換成竹質產品,更加耐用,更加健康。
竹材本身的成本并不高,但由于多為手工工藝,所以價格一直較高,而大力發展竹產業,可以使竹產品的生產更機械化,價格也會更加優惠。同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一些農戶可以選擇種植竹子,來增加自己的收益,改善生活。
當“以竹代塑”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家的環保意識也更加強烈,更加樂于踐行低碳生活。
“以竹代塑”不僅僅是一個倡議,更是未來世界發展的趨勢,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對竹資源的開發會越來越深入,竹產品也會越來越多元化。而“竹”作為我國的四君子之一,“以竹代塑”也會成為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途徑之一。
文章來源: 綠色安徽,半月談新媒體,百科密碼
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51676.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