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汽車輪胎,很多人未必知道的事
中國橡膠機械網 已經有無數媒體介紹過輪胎的基礎知識,今天想說一點大家不知道,或多數人沒有想過的。但首先還是來一點最基礎的鋪墊:
輪胎規格是這樣看的:215/55R16,215代表胎面寬度215mm;55代表胎面高度是胎寬的55%,即215mm*55%=118.25mm;最后的16代表輪胎內圓的直徑為16英寸(1英寸=2.53厘米)。更詳盡的輪胎規格在百度上有很多介紹,不再展開。
輪胎的性能總體上是這樣判斷的:胎寬影響抓地力,越寬的胎抓地力越好。當然抓地力也跟輪胎的成分材質有關,總體上材質越軟抓地力越強,但耐用性也越差。
胎寬也影響阻力,越寬的胎阻力越大,油耗越高,加速越慢。所以不能盲目加寬輪胎,要協調好車輛的動力和經濟性能。
胎面高度,俗稱“厚胎”或“薄胎”,主要影響吸震效能和操控感。越厚的胎吸震越好,細微震動過濾得越干凈;越薄的胎濾震越差,震動越直接。但厚胎會導致操控變得遲鈍,轉向精確度下降,所以高性能車、跑車會盡量用薄胎。
基本科普完畢。下面說幾件未必很多人知道的事。
一,很多低端車原廠配窄胎,升級成寬胎,對操控性的提升是立竿見影的。原因不僅僅是輪胎變寬,還因為這些低端車所用的窄胎,通常性能都不好。以鄭州日產的NV200為例,原廠胎是165/80R14,如果換成195/55R16,輪胎看上去就寬大不少,高速和過彎肯定更安穩,安全系數更高。但是要關注的是,它的原廠輪胎是輕卡輪胎,承重能力強,而換成乘用車輪胎后,承重能力會下降。這就看車主自己如何權衡了。
二,有些低端車,并非換上越好的輪胎越安全。例如奧拓,原裝胎寬度好像是145。如果換成205寬的高性能胎會發生什么事?一是車子跑不動了,因為阻力太大了;第二點更是一般人不會想到的:會更容易翻車。因為奧拓這種車的懸掛支撐不住,過彎側傾會很大,如果輪胎完全咬住地面,轉彎時輪胎會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支點,讓內側車輪更容易離地,幅度大了就會翻車。沒錯,絕大部分轎車過彎極限的短板都是輪胎上,這其實是相對安全的。輪胎不那么好,雖然會滑移、失控,但至少不會翻車;如果用太好的胎,那些重心較高、懸掛較差的車,反而容易側翻。
三,有些高性能車,不能盲目用到抓地力太強大的輪胎。雖然,換抓地力超強的輪胎,起步時輪胎打滑小,0-100km/h加速成績很可能更快;過彎時輪胎可承受的側向力更大,過彎速度也可以更高。但是,因為輪胎過彎時會死咬住地面,側向力將全部轉由車架、懸掛、襯墊等來承受,這樣在持續激烈操駕中,可能會對上述部件造成損傷。沒錯,輪胎太好是會損車的。
四,改裝升級輪胎,別以為越大越寬就越好。寬大的輪胎外觀好看,那是事實。尤其用個超大輪圈配超薄胎,整個輪子填滿輪拱,那真是帥氣。但是當你走顛簸爛路,或者過減速帶、壓馬路牙的時候,你就知道不好了,輪胎很容易和輪拱發生摩擦干涉。而且,即便換裝輪胎外徑不變,沒有影響加速性能,也得考慮到輪胎厚度變化了,減震效能、轉向反應都會變化。如果是一臺本身底盤調校很精確、平衡的好車,輪胎這么一換后,整個操控的質感、懸掛的特性,都會發生變化。不一定變好,更多是變差,因為懸掛、減震所承受的工作分量和原來不同了,破壞了原車的平衡。這比較深奧,簡單來說就是大部分升級大輪胎,其實都讓車子的操控和行駛性能變得更糟糕。
五,關于油耗,理論上越窄的胎油耗越低。但切記輪胎氣壓對油耗也有大影響,因為氣壓直接決定輪胎的接地面積,也就是阻力的大小。現在新出了一些“低滾阻”輪胎,花紋設計盡量減低滾動阻力,所以也不一定是輪胎變寬了油耗就必然上漲。
六,想改善行駛性能,與其更改輪胎尺寸,我的經驗里更見效的是換輪胎品牌型號。這既可以保持原有的總體濾震和操控特性,又能實實在在提高抓地力或者節油性(或兩者兼得)。
七,一些好牌子的輪胎,可能等于差牌子更大尺寸的價格,例如對等定位的產品,米其林16寸可能等于錦湖17寸的價格。所以買車不能單看輪胎規格大小,還得看人家用的是什么品牌、什么系列的輪胎。升級輪胎時也不要只追求尺寸更大,先選好品牌和型號才是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