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景引人 待遇留人
2014-11-14
4380
核心提示: 橡膠機械網 卡萊(梅州)橡膠制品有限公司2015年的人才招聘計劃中,將有約100萬元投入獵頭公司,尋覓輪胎制造行業專業人才。該公司歷來重視培養企業人才,通過凝聚一支優秀的技術、管理團隊,推出了300余種各類規格輪胎,為企業創造了可觀效益。
中國橡膠機械網 卡萊(梅州)橡膠制品有限公司2015年的人才招聘計劃中,將有約100萬元投入獵頭公司,尋覓輪胎制造行業專業人才。該公司歷來重視培養企業人才,通過凝聚一支優秀的技術、管理團隊,推出了300余種各類規格輪胎,為企業創造了可觀效益。
善納賢才創“紅利”
張宗強是卡萊今年引進的高級管理人才,現任公司設備保障總監。其前東家為全球輪胎行業排名第三的固特異輪胎公司。提及為何離開繁華大都市來到山區發展,他表示企業對人才的重視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而招聘其入職的工廠生產經理菲茨杰拉德也是公司新引進人才。這位美國人有40余年的技術管理經驗,曾先后在全球9家知名輪胎工廠工作,在卡萊的大力邀請下,今年6月來到梅州全面負責公司的生產運營管理。
引來的人才很快就為公司創造了效益。今年國慶期間,工程師們對密煉機進行升級改造,在同等原材料的前提下,密煉機設備效率提高了10%。這只是該企業生產線上首個改造項目。在菲茨杰拉德帶領下,僅設備保障部門就提交了30余項技術改造清單。其主導的各類改革措施使工廠快速擺脫了上半年的“低迷”困境,輪胎日產量突破3萬條,10月份日均產量還創下了37000條的新高。
據了解,在卡萊旗下3家輪胎生產工廠中,梅州工廠生產的輪胎產量(條數)占其全球輪胎總產量的70%。不過,斐然業績并未讓企業放緩發展的腳步。張宗強介紹,設備保障部門下一步將對有關設備進行改造,向市場推出更多型號、種類的輪胎。
貼心服務增“黏性”
2007年,卡萊(梅州)橡膠制品有限公司在梅州落戶,深圳工廠2年后也將全部生產項目遷至梅州。企業搬遷合并過程并未出現人才流失。相反,在卡萊(梅州)管理層及核心技術團隊中,工齡在20年以上的老員工并不少見。其中,研發中心近9成工作人員都是隨廠遷來。
記者了解到,人才的“高黏性”除得益于企業發展平臺外,更體現在制度化的貼心服務:每天安排4輛大巴往返于城區和工廠,每周接送家在深圳的員工與家人團聚,每月為員工舉辦入職日活動,伙食補貼、年底獎金、工齡獎、每年體檢等福利更是一樣不少。“待遇不比公務員差。”溫師傅向記者表示,他在卡萊(梅州)建廠起就入職擔任司機,至今已有7個年頭,不僅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家里還蓋起了新房,買了小轎車。
企業完善的培訓制度更為每個基層員工打通了上升通道。在設備保障部門33人管理團隊中,有30人成長于企業基層一線,其中還有13人從高中畢業后逐步成為高級工程師。如今,全廠每周要完成600至700小時(累計)的培訓時長。此外,卡萊(梅州)正籌劃與我市職業院校合作,加強產學研合作,加速人才培養及引進工作。
善納賢才創“紅利”
張宗強是卡萊今年引進的高級管理人才,現任公司設備保障總監。其前東家為全球輪胎行業排名第三的固特異輪胎公司。提及為何離開繁華大都市來到山區發展,他表示企業對人才的重視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而招聘其入職的工廠生產經理菲茨杰拉德也是公司新引進人才。這位美國人有40余年的技術管理經驗,曾先后在全球9家知名輪胎工廠工作,在卡萊的大力邀請下,今年6月來到梅州全面負責公司的生產運營管理。
引來的人才很快就為公司創造了效益。今年國慶期間,工程師們對密煉機進行升級改造,在同等原材料的前提下,密煉機設備效率提高了10%。這只是該企業生產線上首個改造項目。在菲茨杰拉德帶領下,僅設備保障部門就提交了30余項技術改造清單。其主導的各類改革措施使工廠快速擺脫了上半年的“低迷”困境,輪胎日產量突破3萬條,10月份日均產量還創下了37000條的新高。
據了解,在卡萊旗下3家輪胎生產工廠中,梅州工廠生產的輪胎產量(條數)占其全球輪胎總產量的70%。不過,斐然業績并未讓企業放緩發展的腳步。張宗強介紹,設備保障部門下一步將對有關設備進行改造,向市場推出更多型號、種類的輪胎。
貼心服務增“黏性”
2007年,卡萊(梅州)橡膠制品有限公司在梅州落戶,深圳工廠2年后也將全部生產項目遷至梅州。企業搬遷合并過程并未出現人才流失。相反,在卡萊(梅州)管理層及核心技術團隊中,工齡在20年以上的老員工并不少見。其中,研發中心近9成工作人員都是隨廠遷來。
記者了解到,人才的“高黏性”除得益于企業發展平臺外,更體現在制度化的貼心服務:每天安排4輛大巴往返于城區和工廠,每周接送家在深圳的員工與家人團聚,每月為員工舉辦入職日活動,伙食補貼、年底獎金、工齡獎、每年體檢等福利更是一樣不少。“待遇不比公務員差。”溫師傅向記者表示,他在卡萊(梅州)建廠起就入職擔任司機,至今已有7個年頭,不僅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家里還蓋起了新房,買了小轎車。
企業完善的培訓制度更為每個基層員工打通了上升通道。在設備保障部門33人管理團隊中,有30人成長于企業基層一線,其中還有13人從高中畢業后逐步成為高級工程師。如今,全廠每周要完成600至700小時(累計)的培訓時長。此外,卡萊(梅州)正籌劃與我市職業院校合作,加強產學研合作,加速人才培養及引進工作。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