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才:干一行就要精一行
2014-11-14
5660
核心提示: 橡膠機械網 李德才,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磁性液體制備、密封、減震、傳感器等理論及應用研究。先后主持省部級以上項目30余項,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文章100余篇次,以首個發明人身份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0余項,獲得包括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在內的省部級科技獎項10余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中國橡膠機械網 李德才,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磁性液體制備、密封、減震、傳感器等理論及應用研究。先后主持省部級以上項目30余項,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文章100余篇次,以首個發明人身份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0余項,獲得包括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在內的省部級科技獎項10余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走進北京交通大學磁性液體研究所李德才教授的辦公室,你一定會被這樣一個場景震驚:不大的一個房間猶如一個小型的圖書館,流體、機械、數學……各種各樣的專業書籍被分門別類擺放了滿滿一屋子。但你一定想不到的是:這樣一位教授和他的科研竟然是“先結婚后戀愛”。
“最初開始做研究時根本沒有想太多,就是為了完成論文順利畢業。”談起自己研究磁性液體的緣由,李德才笑著說。1989年,李德才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在讀研究生,當時導師指定磁性液體這個課題時,他對磁性液體并沒有什么了解。
其實在1989年之前,國內對于磁性液體剛剛起步,當時的研究者對磁性液體這一研究領域的發展前景并不看好,很多研究者先后放棄了研究。而李德才一頭扎進磁性液體的研究中,一干就是20多年。
從碩士到博士,對磁性液體從陌生到熟悉,科研的過程是漫長而又艱辛的。雖然也遇到過困難,但李德才從沒有想過放棄,科研中每一次遇到困難、解決困難的過程,都給他巨大的成就感。隨著研究的深入,他逐漸對磁性液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研究,李德才得出了和當時的主流觀點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磁性液體密封這一領域不但有很大的發展前景,而且有形成產業的潛力。憑借自己的堅持,李德才讓這一切成為現實。
1997年以前,國內的單晶硅爐主要依靠進口。單晶硅是一種良好的半導材料,生產過程中對設備的要求很高,任何一點液面波動都會影響晶體的生長。當時國內生產的單晶硅爐主要采用橡膠進行密封,而進口的單晶硅爐由于采用的是磁性液體密封,因而產品的單晶度好、成品率高。但是,由于國外的技術封鎖,當時每套進口的單晶硅爐的磁性液體密封裝置售價都高達幾萬美元。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德才在女兒出生僅一個多月的時候就來到了當時生產單晶硅爐的基地——西安理工大學校辦工廠,開始進行單晶硅爐磁性液體密封技術難題的攻關。
通過努力,李德才最終成功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在國內首次成功研究出單晶硅爐磁性液體密封裝置。到目前為止,僅此一項技術便為國家節省了十多億元的外匯,帶來了幾十億元的利潤。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李德才十分享受教學的過程。“教學與科研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我科研的體會、經驗能被運用到教學中去,能夠讓學生們接觸前沿內容,學會科研方法;另一方面,教學過程也是對我講述和分析能力極好的鍛煉。”李德才說。
曾經在一次本科生的“機械設計”課程上,李德才和學生們分享他在磁性液體密封領域的科研心得,當提到旋轉密封具有能將磁性液體吸附在軸部周圍,而往復密封則能帶動磁性液體運動這兩個特性時,一位學生突然提出一個問題:往復密封和旋轉密封能否互相轉化呢?這個提問給李德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在有些場合將往復密封轉換為旋轉密封,很好地解決了以往密封過程中的難題,而如今這項技術已經被運用到了多個領域。
也正是因為自己的經歷,讓李德才在教學中十分重視讓學生去經歷科研的過程。在他看來,一項科研的成果固然重要,可是發現成果的過程往往更為可貴。為了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去嘗試,他提出了學習中的主觀創造法,每次學習前人的科研成果時,他總是鼓勵學生在學習前,首先嘗試自己去獨立發現它,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還能在此基礎上有新的收獲。李德才的博士研究生姚杰,正是在對其他密封方式的研究過程中萌生了將磁性液體密封和螺旋密封、機械密封進行組合的想法,并加以實現,最終獲得了磁性液體組合密封的發明專利。
如果說李德才與磁性液體研究的邂逅是一場偶然,那么與磁性液體研究的戀愛就是一種必然。李德才說:“干一行就要愛一行,愛一行就要專一行,專一行就要精一行。無論從事什么工作,我都會把它當成是我這輩子唯一要做的一件事情。”如今的磁性液體密封研究早已成為了李德才科研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他也將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中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走進北京交通大學磁性液體研究所李德才教授的辦公室,你一定會被這樣一個場景震驚:不大的一個房間猶如一個小型的圖書館,流體、機械、數學……各種各樣的專業書籍被分門別類擺放了滿滿一屋子。但你一定想不到的是:這樣一位教授和他的科研竟然是“先結婚后戀愛”。
“最初開始做研究時根本沒有想太多,就是為了完成論文順利畢業。”談起自己研究磁性液體的緣由,李德才笑著說。1989年,李德才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在讀研究生,當時導師指定磁性液體這個課題時,他對磁性液體并沒有什么了解。
其實在1989年之前,國內對于磁性液體剛剛起步,當時的研究者對磁性液體這一研究領域的發展前景并不看好,很多研究者先后放棄了研究。而李德才一頭扎進磁性液體的研究中,一干就是20多年。
從碩士到博士,對磁性液體從陌生到熟悉,科研的過程是漫長而又艱辛的。雖然也遇到過困難,但李德才從沒有想過放棄,科研中每一次遇到困難、解決困難的過程,都給他巨大的成就感。隨著研究的深入,他逐漸對磁性液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研究,李德才得出了和當時的主流觀點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磁性液體密封這一領域不但有很大的發展前景,而且有形成產業的潛力。憑借自己的堅持,李德才讓這一切成為現實。
1997年以前,國內的單晶硅爐主要依靠進口。單晶硅是一種良好的半導材料,生產過程中對設備的要求很高,任何一點液面波動都會影響晶體的生長。當時國內生產的單晶硅爐主要采用橡膠進行密封,而進口的單晶硅爐由于采用的是磁性液體密封,因而產品的單晶度好、成品率高。但是,由于國外的技術封鎖,當時每套進口的單晶硅爐的磁性液體密封裝置售價都高達幾萬美元。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德才在女兒出生僅一個多月的時候就來到了當時生產單晶硅爐的基地——西安理工大學校辦工廠,開始進行單晶硅爐磁性液體密封技術難題的攻關。
通過努力,李德才最終成功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在國內首次成功研究出單晶硅爐磁性液體密封裝置。到目前為止,僅此一項技術便為國家節省了十多億元的外匯,帶來了幾十億元的利潤。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李德才十分享受教學的過程。“教學與科研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我科研的體會、經驗能被運用到教學中去,能夠讓學生們接觸前沿內容,學會科研方法;另一方面,教學過程也是對我講述和分析能力極好的鍛煉。”李德才說。
曾經在一次本科生的“機械設計”課程上,李德才和學生們分享他在磁性液體密封領域的科研心得,當提到旋轉密封具有能將磁性液體吸附在軸部周圍,而往復密封則能帶動磁性液體運動這兩個特性時,一位學生突然提出一個問題:往復密封和旋轉密封能否互相轉化呢?這個提問給李德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在有些場合將往復密封轉換為旋轉密封,很好地解決了以往密封過程中的難題,而如今這項技術已經被運用到了多個領域。
也正是因為自己的經歷,讓李德才在教學中十分重視讓學生去經歷科研的過程。在他看來,一項科研的成果固然重要,可是發現成果的過程往往更為可貴。為了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去嘗試,他提出了學習中的主觀創造法,每次學習前人的科研成果時,他總是鼓勵學生在學習前,首先嘗試自己去獨立發現它,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還能在此基礎上有新的收獲。李德才的博士研究生姚杰,正是在對其他密封方式的研究過程中萌生了將磁性液體密封和螺旋密封、機械密封進行組合的想法,并加以實現,最終獲得了磁性液體組合密封的發明專利。
如果說李德才與磁性液體研究的邂逅是一場偶然,那么與磁性液體研究的戀愛就是一種必然。李德才說:“干一行就要愛一行,愛一行就要專一行,專一行就要精一行。無論從事什么工作,我都會把它當成是我這輩子唯一要做的一件事情。”如今的磁性液體密封研究早已成為了李德才科研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他也將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中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