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廠房缺技術成溫州橡膠業發展瓶頸
2014-06-17
5700
核心提示:根據溫州橡膠商會的統計,全市橡膠企業有300余家,包括生產加工、經營、貿易、機械裝備企業在內。除原材料、貿易、機械裝備外。
根據溫州橡膠商會的統計,全市橡膠企業有300余家,包括生產加工、經營、貿易、機械裝備企業在內。除原材料、貿易、機械裝備外,全市橡膠制品年總產值在20億-30億元,以中小企業為主,規模普遍偏小。
橡膠制品是溫州工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配套產業,其涉及諸多行業。據統計,在溫州幾大支柱產業,如汽摩配行業、電氣行業、鞋革行業、鞋機、眼鏡行業中,配套橡膠產品占總產值比率分別為:5%、3%、2%、1%、1%。
數據顯示,2013年,溫州電氣電力工業總產值900億元,汽摩配工業總產值500億元,剃須刀、打火機、儀器儀表、機械裝備制造、泵閥工業總產值285億元,鞋機工業總產值25億元。
“搞實體經濟講究產業協同發展,這個產業重要不重要,應該讓市場說了算,以產值論英雄的觀念要不得。”溫州橡膠商會秘書長黃安祿直言,“但是現在,溫州橡膠業正在走進一條死胡同,看不到出路。”
一份不了了之的人大議案
2009年2月,溫州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召開期間,市人大代表翁學軍等多位代表聯名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建設溫州橡膠工業園區的議案。這份議案對溫州橡膠業的發展現狀及其重要性、行業面臨的困境和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決辦法。
議案談到,橡膠行業在溫州市產業鏈中處于關鍵部位,直接關系到汽摩配、電氣、鞋業、打火機等支柱產業的品質及產業升級等諸多問題。代表們在議案中指出,溫州橡膠業面臨的制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行業環境治理的制約。由于企業分散,規模普遍偏小,有一部分小企業甚至還是作坊式的生產,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不利于環境治理。
二是專業人才緊缺。全國僅青島科技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兩所高校開設橡膠專業,80%的畢業生流向貿易市場,僅20%走向生產一線,而溫州橡膠行業的環境和規模,難以吸引高校人才。
三是設備重復購置嚴重。溫州橡膠行業每年有50%的設備存在著重復投資問題,經溫州橡膠商會摸底調查,行業中需要辦理橡膠密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有11家,若每個企業都購買,將會產生上千萬元的重復投資。
四是土地瓶頸的制約。溫州汽摩配、電氣、船舶等行業發展迅速,與之配套的橡膠行業卻跟不上下游行業發展的步伐,有很大的一個原因是行業不受重視,企業拿不到工業用地指標。為此,一些發展勢頭良好的企業,為了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不得不離開溫州,比如浙江大千密封件有限公司、溫州東風橡膠有限公司等。
針對上述問題,該議案提出了建設溫州橡膠工業園區的設想。即通過建立工業園區,實現橡膠企業資源整合、科技人才和成果共享、資金統籌等,更好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引導和扶持溫州橡膠企業聯合籌建產業集團,打造一支技術領先、品牌過硬的集研發、生產、銷售、貿易為一體的集團化產業隊伍。
對于代表們提交的議案,溫州市發改委曾很快給出了回復,表示十分贊成代表們的觀點,并表態:“如何引導企業重組、加快形成行業集聚效應,提升橡膠行業整體水平,是眼下政府、商會、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為此,溫州市發改委已根據建議與甌江口指揮部進行了對接,要求對方在制定《溫州沿海產業帶甌江口區域實施規劃》時,將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加以考慮。橡膠產業作為化工行業一個分支,可與精細化工一并布局,遠期則可以隨著大小門島石化產業的落地一并加以考慮發展空間。”
然而,時至今日,溫州橡膠工業園仍然是一處空中樓閣。之后,溫州橡膠商會曾多次向有關部門催促相關落實事宜,對方的回復卻是:土地資源就那么點,排隊要地的卻不少,橡膠制品行業只能往后面靠一靠了。
安全環保問題亟須解決
溫州橡膠商會會長趙景溫談到,行業面臨的主要困難,除了土地制約因素外,更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還是安全環保問題。
“應盡快將企業的煉膠車間搬出現有的生產廠房,這是一個安全隱患。”趙景溫說,“我們有個設想,如果能夠找到一塊20-30畝的工業用地,成立一個混煉膠中心,就可以將溫州所有的煉膠車間都集中到一起,引進先進的煉膠流水線進行集中作業。這樣不僅可以極大地緩解溫州橡膠企業的安全環保壓力,同時還可以搭建檢測中心、研發中心、橡膠人才培訓中心等平臺,以減少重復投資,實現行業資源共享,有效地促進行業節能減排,推動整個行業的轉型和提升。這個方案提出來后,會員單位都非常認同。現在建設資金沒有問題,我們可以自己籌集,但是最大的困難是土地批不下來,這需要政府來幫助解決。”
據了解,溫州橡膠行業現在每家企業都有一個煉膠車間,有的企業是通過電子稱來進行配料,精準度不高,不僅污染周圍環境,而且質量得不到保證。雖然溫州已有幾家混煉膠企業,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檢測設備及手工配料,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近年來,溫州橡膠商會一直在努力結集各方面的力量,為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而鼓呼,比如通過兩會提交議案提案,將橡膠行業的訴求及解決辦法等提交到政府層面,以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爭取政策的支持。繼2009年在溫州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建設溫州橡膠工業園區的建議》,2010年舉行的第五次會議上,橡膠業人大代表再次提交了《關于將橡膠業列入溫州產業集群特色配套產業的議案》,卻始終未能引起相關部門足夠的重視。
2013年,溫州市建設104個小微創業園,橡膠制品小微創業園卻被排除在外。政策上的支持乏力,使得溫州橡膠制品業轉型升級的道路走得格外艱難,也間接造成了溫州其他支柱產業產品品質難以得到保證。
2014年3月,溫州橡膠商會已將申請建設混煉膠中心的報告提交到溫州市有關部門,至今尚沒有明確答復。
企業抱團取暖困境求生
面對諸多困難,溫州橡膠企業以溫州橡膠商會為核心,緊緊抱成一團,共同尋找突出重圍的途徑。
溫州橡膠行業發展至今,遇到兩大瓶頸:一是生產用房緊缺,二是技術停滯。隨著人力資源及管理費用的不斷提高,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狹隘。為了解決瓶頸問題,2014年年初,由商會理事會出面,邀請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專家前來溫州進行專題調研,對行業現狀進行摸底大排查,分析優劣勢,探索在現有條件下,企業實現改進、提升的可能性及方向。
而早在2013年6月,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與秘書長徐文英、信息部主任侯鳳霞等一行人組成專家組,深入到泰順白云橡膠廠、溫州光大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樂清萬泰橡塑廠、華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七家企業,與企業員工、技術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經過調研,專家組認為,溫州橡膠行業形散而神不散,專業性較強,企業之間的合作較為密切,在全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時,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產品層次整體偏低,需要向高精尖發展;企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現場管理需要提高;研發水平無法跟上主業的需求,有待提升。
根據專家組的建議,溫州橡膠商會決定發揮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為促進產學研合作、推進會員企業協同創新創造有利條件。
據記者了解,商會先后與溫州大學、青島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西北橡塑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互動聯絡關系,為科研成果走向生產企業穿針引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3年,在浙江大學的協助下,商會會員單位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取得歷史性突破,溫州三環橡塑、溫州嘉力化工相繼獲批,列入浙江省科技廳向科技部推薦的500個項目之一。
實際上,溫州橡膠企業強大的團隊精神由來已久。正是這種抱團意識,幫助他們熬過了市場的一次次寒冬。2011年8月,在溫州橡膠商會的倡議下,12家會員企業共出資1200萬元,成立溫州大橡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根據公司章程,這1200萬元資金只能用于商會會員單位間的短期拆借,拆借期限為1個月,月利息僅1%,遠低于銀行貸款的實際利率水平,其實質是商會為有困難的會員單位提供緊急周轉資金。該公司成立以來,已為多家會員企業解除燃眉之急,有效地提高了溫州橡膠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橡膠制品是溫州工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配套產業,其涉及諸多行業。據統計,在溫州幾大支柱產業,如汽摩配行業、電氣行業、鞋革行業、鞋機、眼鏡行業中,配套橡膠產品占總產值比率分別為:5%、3%、2%、1%、1%。
數據顯示,2013年,溫州電氣電力工業總產值900億元,汽摩配工業總產值500億元,剃須刀、打火機、儀器儀表、機械裝備制造、泵閥工業總產值285億元,鞋機工業總產值25億元。
“搞實體經濟講究產業協同發展,這個產業重要不重要,應該讓市場說了算,以產值論英雄的觀念要不得。”溫州橡膠商會秘書長黃安祿直言,“但是現在,溫州橡膠業正在走進一條死胡同,看不到出路。”
一份不了了之的人大議案
2009年2月,溫州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召開期間,市人大代表翁學軍等多位代表聯名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建設溫州橡膠工業園區的議案。這份議案對溫州橡膠業的發展現狀及其重要性、行業面臨的困境和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決辦法。
議案談到,橡膠行業在溫州市產業鏈中處于關鍵部位,直接關系到汽摩配、電氣、鞋業、打火機等支柱產業的品質及產業升級等諸多問題。代表們在議案中指出,溫州橡膠業面臨的制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行業環境治理的制約。由于企業分散,規模普遍偏小,有一部分小企業甚至還是作坊式的生產,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不利于環境治理。
二是專業人才緊缺。全國僅青島科技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兩所高校開設橡膠專業,80%的畢業生流向貿易市場,僅20%走向生產一線,而溫州橡膠行業的環境和規模,難以吸引高校人才。
三是設備重復購置嚴重。溫州橡膠行業每年有50%的設備存在著重復投資問題,經溫州橡膠商會摸底調查,行業中需要辦理橡膠密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有11家,若每個企業都購買,將會產生上千萬元的重復投資。
四是土地瓶頸的制約。溫州汽摩配、電氣、船舶等行業發展迅速,與之配套的橡膠行業卻跟不上下游行業發展的步伐,有很大的一個原因是行業不受重視,企業拿不到工業用地指標。為此,一些發展勢頭良好的企業,為了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不得不離開溫州,比如浙江大千密封件有限公司、溫州東風橡膠有限公司等。
針對上述問題,該議案提出了建設溫州橡膠工業園區的設想。即通過建立工業園區,實現橡膠企業資源整合、科技人才和成果共享、資金統籌等,更好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引導和扶持溫州橡膠企業聯合籌建產業集團,打造一支技術領先、品牌過硬的集研發、生產、銷售、貿易為一體的集團化產業隊伍。
對于代表們提交的議案,溫州市發改委曾很快給出了回復,表示十分贊成代表們的觀點,并表態:“如何引導企業重組、加快形成行業集聚效應,提升橡膠行業整體水平,是眼下政府、商會、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為此,溫州市發改委已根據建議與甌江口指揮部進行了對接,要求對方在制定《溫州沿海產業帶甌江口區域實施規劃》時,將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加以考慮。橡膠產業作為化工行業一個分支,可與精細化工一并布局,遠期則可以隨著大小門島石化產業的落地一并加以考慮發展空間。”
然而,時至今日,溫州橡膠工業園仍然是一處空中樓閣。之后,溫州橡膠商會曾多次向有關部門催促相關落實事宜,對方的回復卻是:土地資源就那么點,排隊要地的卻不少,橡膠制品行業只能往后面靠一靠了。
安全環保問題亟須解決
溫州橡膠商會會長趙景溫談到,行業面臨的主要困難,除了土地制約因素外,更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還是安全環保問題。
“應盡快將企業的煉膠車間搬出現有的生產廠房,這是一個安全隱患。”趙景溫說,“我們有個設想,如果能夠找到一塊20-30畝的工業用地,成立一個混煉膠中心,就可以將溫州所有的煉膠車間都集中到一起,引進先進的煉膠流水線進行集中作業。這樣不僅可以極大地緩解溫州橡膠企業的安全環保壓力,同時還可以搭建檢測中心、研發中心、橡膠人才培訓中心等平臺,以減少重復投資,實現行業資源共享,有效地促進行業節能減排,推動整個行業的轉型和提升。這個方案提出來后,會員單位都非常認同。現在建設資金沒有問題,我們可以自己籌集,但是最大的困難是土地批不下來,這需要政府來幫助解決。”
據了解,溫州橡膠行業現在每家企業都有一個煉膠車間,有的企業是通過電子稱來進行配料,精準度不高,不僅污染周圍環境,而且質量得不到保證。雖然溫州已有幾家混煉膠企業,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檢測設備及手工配料,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近年來,溫州橡膠商會一直在努力結集各方面的力量,為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而鼓呼,比如通過兩會提交議案提案,將橡膠行業的訴求及解決辦法等提交到政府層面,以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爭取政策的支持。繼2009年在溫州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提交了《關于建設溫州橡膠工業園區的建議》,2010年舉行的第五次會議上,橡膠業人大代表再次提交了《關于將橡膠業列入溫州產業集群特色配套產業的議案》,卻始終未能引起相關部門足夠的重視。
2013年,溫州市建設104個小微創業園,橡膠制品小微創業園卻被排除在外。政策上的支持乏力,使得溫州橡膠制品業轉型升級的道路走得格外艱難,也間接造成了溫州其他支柱產業產品品質難以得到保證。
2014年3月,溫州橡膠商會已將申請建設混煉膠中心的報告提交到溫州市有關部門,至今尚沒有明確答復。
企業抱團取暖困境求生
面對諸多困難,溫州橡膠企業以溫州橡膠商會為核心,緊緊抱成一團,共同尋找突出重圍的途徑。
溫州橡膠行業發展至今,遇到兩大瓶頸:一是生產用房緊缺,二是技術停滯。隨著人力資源及管理費用的不斷提高,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狹隘。為了解決瓶頸問題,2014年年初,由商會理事會出面,邀請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專家前來溫州進行專題調研,對行業現狀進行摸底大排查,分析優劣勢,探索在現有條件下,企業實現改進、提升的可能性及方向。
而早在2013年6月,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與秘書長徐文英、信息部主任侯鳳霞等一行人組成專家組,深入到泰順白云橡膠廠、溫州光大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樂清萬泰橡塑廠、華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七家企業,與企業員工、技術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經過調研,專家組認為,溫州橡膠行業形散而神不散,專業性較強,企業之間的合作較為密切,在全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時,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產品層次整體偏低,需要向高精尖發展;企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現場管理需要提高;研發水平無法跟上主業的需求,有待提升。
根據專家組的建議,溫州橡膠商會決定發揮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為促進產學研合作、推進會員企業協同創新創造有利條件。
據記者了解,商會先后與溫州大學、青島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西北橡塑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互動聯絡關系,為科研成果走向生產企業穿針引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3年,在浙江大學的協助下,商會會員單位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取得歷史性突破,溫州三環橡塑、溫州嘉力化工相繼獲批,列入浙江省科技廳向科技部推薦的500個項目之一。
實際上,溫州橡膠企業強大的團隊精神由來已久。正是這種抱團意識,幫助他們熬過了市場的一次次寒冬。2011年8月,在溫州橡膠商會的倡議下,12家會員企業共出資1200萬元,成立溫州大橡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根據公司章程,這1200萬元資金只能用于商會會員單位間的短期拆借,拆借期限為1個月,月利息僅1%,遠低于銀行貸款的實際利率水平,其實質是商會為有困難的會員單位提供緊急周轉資金。該公司成立以來,已為多家會員企業解除燃眉之急,有效地提高了溫州橡膠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