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丁玉華:輪胎業兩化融合背后
2015-03-03
5280
核心提示:橡膠機械網 2014年,在表述中國經濟的諸多關鍵詞中,“兩化融合”成為制造業最為關注的熱詞之一。與此同時,順應國家推動信息化建設的政策東風,中國輪胎業正悄無聲息地拉開一場“兩化融合”的秘密戰爭序幕。
中國橡膠機械網 2014年,在表述中國經濟的諸多關鍵詞中,“兩化融合”成為制造業最為關注的熱詞之一。與此同時,順應國家推動信息化建設的政策東風,中國輪胎業正悄無聲息地拉開一場“兩化融合”的秘密戰爭序幕。
作為中國輪胎業排頭兵的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也參與到這場剛剛開始的戰爭中。只是,與眾多企業有所不同的是,該企業早在數年前,就開始啟動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這一切,緣于該公司領軍人物丁玉華慧眼獨具的前瞻戰略。
老板的“秘密武器”
沒有人否認,作為傳統制造行業的輪胎產業,未來市場競爭的最致勝武器有可能就是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為了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不落后于人,許多輪胎企業近年來將“兩化融合”寫到企業發展戰略中,那些實力雄厚、重視戰略前瞻性的大企業更是如此。
據悉,輪胎行業如此關注“兩化融合”的導火線,是來自于五部委2011年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按照該意見描述,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目標,是到2015年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主要領域、主要環節得到充分有效應用,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水平成為領軍企業核心競爭優勢。“意見”還尤其強調,信息化將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特征。
“2015年,信息化系統建設是驅動公司各領域快速發展的神經系統。”在2014年總結報告中,三角輪胎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丁玉華向自己的員工這樣強調說。
將信息化建設形容為“神經系統”,由此可見這項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據知情人士透露,早在黨的十八大報告發表時,丁玉華就注意到,報告中有多處提及信息化的內容,他由此認識到,對于傳統企業來說,信息化本身已不再只是一種手段,而已經成為發展的目標和路徑。
走進三角的華茂生產基地,人們會發現,這座外表看起來很普通的建筑,卻儼然是一個數字化的“智能工廠”,里面充滿著現代化、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氣息,包括高效運行的原材料自動化立體庫、自動化密煉棧道、半制品物料運輸機器人(300024)、自動化分揀線等。在這里,業務流程優化再造和產業鏈協同能力顯著增強,研發設計創新能力、生產集約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這是老板的秘密武器。”在同某媒體的一次交流中,三角輪胎某人士用帶有戲謔的口吻如此形容其所在的智能化車間。
顯而易見的是,隨著“兩化融合”日益受到重視,這樣的“秘密武器”不只掌握在丁玉華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老板們將擁有同樣的競爭武器。
“秘密戰爭”推進轉型升級
在丁玉華看來,輪胎企業爭相“兩化融合”的背后,是各企業之間正在打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秘密戰爭”。
而其背后的潛臺詞是:對于輪胎這樣的傳統產業來說,由“生產制造”向“生產智造”轉變,建設智慧工廠,發展新型生產力,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是箭在弦上、刻不容緩的大事。
中國輪胎行業經過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完備的輪胎工業體系。然而,國內輪胎產業的發展很不成熟,市場結構不穩定,全行業產能過剩,在全球價值鏈占據低端的現象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同時,美國“雙反”調查,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貨幣貶值,又使該行業外部面臨著巨大的下行壓力。對于這樣一個“大而不強”的行業來說,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應用,無疑成為解決其發展瓶頸的最有效藥方。
據行業人士介紹,輪胎產業是一個兼具流程與離散制造的行業,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展,其控制難度越來越大。輪胎生產實現智能化、信息化后,可達到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敏捷制造的目的,通過生產裝備的高端化,能逐漸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產品質量,形成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早在2010年,三角輪胎就在其華茂生產基地投入了MES系統應用,建立起聯通業務管理層與生產管理層的中間樞紐。經過數年的建設,在三角輪胎,縱橫雙向集成的信息化應用格局已經形成,各個業務領域幾乎都能看到信息化的應用。
對于中國輪胎業來說,“兩化融合”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以三角輪胎為例,據相關人士介紹,該公司信息化與自動化融合應用后,定員減少10%,整體效率卻提高30%;通過對輪胎生產全程、實時質量管控,產品質量成本降低,內部質量成本降低0.5%以上,外部質量成本降低1%以上。除此之外,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分析,使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的人員都能夠及時得到完整、準確的信息反饋,為有效溝通和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支持。
2014年,三角集團臨港區和南海新區項目建設全面展開,重點建設智能化的智能工廠。他們投入巨資引進國際先進廠商的一流制造裝備,使用先進的自動化控制、數碼識別和機器人技術,欲打造領先行業5年以上的先進技術優勢。
隨著信息化目標的推進,輪胎企業紛紛制定更長遠的“兩化融合”發展規劃,一座座智能化綠色輪胎工廠正在各地崛起。借助國家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東風,中國輪胎產業正努力實現轉型升級,以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這一切,緣于該公司領軍人物丁玉華慧眼獨具的前瞻戰略。
老板的“秘密武器”
沒有人否認,作為傳統制造行業的輪胎產業,未來市場競爭的最致勝武器有可能就是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為了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不落后于人,許多輪胎企業近年來將“兩化融合”寫到企業發展戰略中,那些實力雄厚、重視戰略前瞻性的大企業更是如此。
據悉,輪胎行業如此關注“兩化融合”的導火線,是來自于五部委2011年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按照該意見描述,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目標,是到2015年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主要領域、主要環節得到充分有效應用,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水平成為領軍企業核心競爭優勢。“意見”還尤其強調,信息化將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特征。
“2015年,信息化系統建設是驅動公司各領域快速發展的神經系統。”在2014年總結報告中,三角輪胎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丁玉華向自己的員工這樣強調說。
將信息化建設形容為“神經系統”,由此可見這項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據知情人士透露,早在黨的十八大報告發表時,丁玉華就注意到,報告中有多處提及信息化的內容,他由此認識到,對于傳統企業來說,信息化本身已不再只是一種手段,而已經成為發展的目標和路徑。
走進三角的華茂生產基地,人們會發現,這座外表看起來很普通的建筑,卻儼然是一個數字化的“智能工廠”,里面充滿著現代化、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氣息,包括高效運行的原材料自動化立體庫、自動化密煉棧道、半制品物料運輸機器人(300024)、自動化分揀線等。在這里,業務流程優化再造和產業鏈協同能力顯著增強,研發設計創新能力、生產集約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這是老板的秘密武器。”在同某媒體的一次交流中,三角輪胎某人士用帶有戲謔的口吻如此形容其所在的智能化車間。
顯而易見的是,隨著“兩化融合”日益受到重視,這樣的“秘密武器”不只掌握在丁玉華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老板們將擁有同樣的競爭武器。
“秘密戰爭”推進轉型升級
在丁玉華看來,輪胎企業爭相“兩化融合”的背后,是各企業之間正在打一場看不見硝煙的“秘密戰爭”。
而其背后的潛臺詞是:對于輪胎這樣的傳統產業來說,由“生產制造”向“生產智造”轉變,建設智慧工廠,發展新型生產力,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是箭在弦上、刻不容緩的大事。
中國輪胎行業經過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完備的輪胎工業體系。然而,國內輪胎產業的發展很不成熟,市場結構不穩定,全行業產能過剩,在全球價值鏈占據低端的現象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同時,美國“雙反”調查,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貨幣貶值,又使該行業外部面臨著巨大的下行壓力。對于這樣一個“大而不強”的行業來說,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應用,無疑成為解決其發展瓶頸的最有效藥方。
據行業人士介紹,輪胎產業是一個兼具流程與離散制造的行業,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展,其控制難度越來越大。輪胎生產實現智能化、信息化后,可達到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敏捷制造的目的,通過生產裝備的高端化,能逐漸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產品質量,形成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早在2010年,三角輪胎就在其華茂生產基地投入了MES系統應用,建立起聯通業務管理層與生產管理層的中間樞紐。經過數年的建設,在三角輪胎,縱橫雙向集成的信息化應用格局已經形成,各個業務領域幾乎都能看到信息化的應用。
對于中國輪胎業來說,“兩化融合”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以三角輪胎為例,據相關人士介紹,該公司信息化與自動化融合應用后,定員減少10%,整體效率卻提高30%;通過對輪胎生產全程、實時質量管控,產品質量成本降低,內部質量成本降低0.5%以上,外部質量成本降低1%以上。除此之外,信息的采集、傳輸、存儲、分析,使企業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的人員都能夠及時得到完整、準確的信息反饋,為有效溝通和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支持。
2014年,三角集團臨港區和南海新區項目建設全面展開,重點建設智能化的智能工廠。他們投入巨資引進國際先進廠商的一流制造裝備,使用先進的自動化控制、數碼識別和機器人技術,欲打造領先行業5年以上的先進技術優勢。
隨著信息化目標的推進,輪胎企業紛紛制定更長遠的“兩化融合”發展規劃,一座座智能化綠色輪胎工廠正在各地崛起。借助國家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東風,中國輪胎產業正努力實現轉型升級,以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