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對天然橡膠的影響
供給篇:極端天氣更替遏制16年天然橡膠產量增長
天然橡膠是世界四大工業原料之一,來源于三葉橡膠樹,種植6-7年后方能割膠,開割期長達30年左右。天然橡膠主產區在05~08年增加種植,導致11~16年可割膠面積的增加;2015年全球天然橡膠供給總量為1231.4萬噸,同增1.64%。
天然橡膠具有農產品屬性,長期來看其產量主要受生長周期及割膠效率影響;短期來看天氣狀況及政策變動都會對產量產生影響;天然橡膠生長區域主要集中于東南亞各國,其中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與中國都是重要的產膠國。
總體上,我們預計2016年全球天然橡膠產量在1218萬噸左右,較15年下降1.09%。基于以下判斷:1)厄爾尼諾爆發致東南亞主產國出現大面積干旱,膠樹生長與出膠率或受影響減產;2)07~10年新增種植面積較多且進入可割期,但目前膠農割膠積極性不高,因而總產量增加有限;3)國際三方橡膠理事會(IRCo)2016年年初推出的聯合限制出口計劃短期內將從基本面上影響天然橡膠供給。
供給穩增長時期需密切關注極端天氣狀況
天然橡膠種植自20世紀中葉蓬勃發展至今,按照不同的增長速度大致可分為5個時期,不同階段影響天然橡膠的因素主要有:可割膠面積、膠農割膠積極性以及單產等其他偶發性因素等。當前對應的是天然橡膠穩定發展時期,厄爾尼諾及隨后的拉尼娜將成為2016年產量增長的掣肘。
天然橡膠產量具有周期性,產量與可割膠面積和割膠效率高度相關,同時偶發性因素也會影響天然橡膠的供給。從長遠來看,天然橡膠的供給具有長期穩定性,主要受可割膠面積及單產影響:1)可割膠面積。根據天然橡膠的生長周期計算,橡膠樹6~8年進入可割膠狀態,8~10年進入高產期,因此2016年的天膠產量與2008~2010年天膠新種植面積高度相關;2)割膠效率。割膠效率與天然橡膠單產及膠農積極性有關。若橡膠生長期環境水熱條件均衡,則單產較高;若膠農割膠積極性不高,則他們有可能放棄割膠或者轉業,影響橡膠產量。
短期來看,政策導向及極端天氣等偶發性事件也會影響天膠產量。1)2016年三方橡膠理事會(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計劃從3月開始實施出口削減計劃,預計3-8月內減少61.5萬噸出口量,將從基本面上影響天膠供給;2)偶發性因素也會影響天膠生長與割膠效率。橡膠樹生長需高溫多雨少強風的環境,極端天氣如臺風、洪水以及干旱等容易引起橡膠減產,臺風還會推遲割膠期的到來;遇破壞性極強的地震及海嘯,膠農或因忙于災后重建而減少割膠。
從歷史上來看,全球天然橡膠產量自20世紀中葉穩定增長至今,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34%。第一階段(1961~1973)此階段屬于戰后經濟修復階段,產量增長的推動因素為經濟復蘇與生產技術的提升。一方面,東南亞主產區在戰亂后的修復期紛紛主動擴大種植,但是由于橡膠生長周期長,因而產量增長出現了滯后性;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在恢復過程中,膠農生產積極性提高,因而此階段橡膠產量穩中有增;此階段中天然橡膠消費增長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割膠制度與割膠技術的改善為天然橡膠單產提高創造了條件。
第二階段(1973~1983)此階段天然橡膠產量平均增速減慢,主要是全球經濟遭受兩次石油危機重創,膠農情緒悲觀;主產區遭遇了大型厄爾尼諾的破壞。1)1973~1979年期間,全球經濟經歷了兩次較大的石油危機,經濟蕭條致全球天然橡膠價格走低,膠農割膠積極性不高,全球天然橡膠產量增速有限,1980年天膠供給還出現下滑;2)1982年又爆發了大型厄爾尼諾,對天然橡膠生長進一步產生影響,泰國、印尼等天然橡膠單產在此階段出現下滑。
第三階段(1983~1995)此階段為快速增長時期。1975年左右天然橡膠供給增速明顯,主要影響因素為生產效率的提升。主產國政府采取多種措施提振膠農積極性、鼓勵橡膠種植,因而上一階段的新增種植面積在此階段進入割膠期、旺產期,對應可割膠面積相應增加;另外橡膠樹良種和新割膠技術的利用也推動了生產效率的提升。
第四階段(1995~2006)此階段為增速放緩時期。 1999年前后出現停滯,主要影響因素為生產效率以及生產效益顯著、膠農生產積極性高。東南亞國家政府頻頻推出橡膠生產的相關扶持政策,一方面致力于提高橡膠生產的效率,另一方面提振膠農生產積極性從而帶動橡膠產量上升;但是1998年爆發了高強度厄爾尼諾,致天然橡膠生產遭受重創。
第五階段(2006至今)此階段為生產穩定發展期。天然橡膠生產穩增長時期,主要是受2000年前后天然橡膠新增種植面積較大,且天然橡膠種植及撫管技術愈益成熟;另外,自2002年起主產國通過多項稅收、補貼政策提高膠農生產積極性,產量有顯著增加;其中較為極端的是2009年同時遭受厄爾尼諾及次貸危機影響,天然橡膠種植效率及割膠積極性受到明顯影響,單產下降明顯。
預計2016年全球天然橡膠產量小幅收窄
天然橡膠主產區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占全球總產量90%;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三國全球占比69%;越南、中國也是重要的天然橡膠生產國,產量位于全球第三、四。
我們認為,天然橡膠生產端高度集中使得天然橡膠主產國在天然橡膠供給方面具有較高的發言權,種植資源及政策因素、極端天氣變化都能影響全球天然橡膠供給。我們預計2016年天然橡膠產量為1218萬噸,同減1.1%。基于以下判斷:1)半世紀以來最強厄爾尼諾爆發及隨后大概率發生的拉尼娜將致東南亞主產國先旱后澇,部分膠園因干旱而突發山火焚毀;而拉尼娜或帶來暴雨可緩解旱情,但是不利于割膠工作的展開,因而主產國產量增加有限;2)從橡膠樹7~9年的生長周期來看,07~10年新增種植面積較多且目前進入可割期,但由于15年割膠經濟效益不明顯,目前膠農割膠積極性不高,部分成熟膠園遭廢棄,因而產量增加但增幅有限;3)國際三方橡膠理事會(IRCo)2016年年初推出的聯合限制出口計劃或短期內直接影響橡膠供給狀態。
泰國:限產期結束后或增加天膠出口
泰國是全球最大產膠國,2015年生產天然橡膠447.3萬噸(同比增加3.47%),產量占全球天膠總產量的36%,;其生產的橡膠約20%用于國內消費,其余出口;主要出口產品包括濃縮乳膠、標準膠和煙膠片等。
其全球最大產膠國地位的確立得益于其絕佳的自然環境優勢以及政府扶植政策的推動:1)泰國氣候條件及地理位置適合天膠生長。在泰國東部地區18個府中,宜栽面積達250萬公頃;2)政府重視發展橡膠產業,給予多項補助扶持政策,包括發放補助及收儲等;受政策推動影響,橡膠種植面積不斷增長,奠定泰國橡膠大國的地位。
我們判斷2016年泰國天然橡膠產量較2015年增加1.14%,理由有三:1)從新增種植面積來看,除09年受厄爾尼諾影響外,06~11年新增天膠種植面積持續上升,年均復合增長率13.21%,2016年進入可割膠狀態以及旺產期的膠樹占比突出,將支撐產量增長;2)政府通過多種政策提振膠農割膠積極性,包括發放補助金及貸款;加大對印度、俄羅斯的出口;增加道路建設中的天膠使用量等,對提振膠農信心,穩定產量起到了一定支撐作用;3)極端天氣厄爾尼諾及隨后的拉尼娜或抑制其產量增速。其中厄爾尼諾帶來的干旱對泰國影響較大,拉尼娜大概率發生時間與泰國雨季及停割期重合,對產量影響有限,預計會抵消掉部分由割膠面積增加帶來的產量增長。
印度尼西亞:厄爾尼諾加劇旱情致16年天膠減產
印尼天膠產量僅次于泰國,種植面積居世界首位。2015年生產天然橡膠314.54萬噸(同比下降-0.25%),占全球總產量的25.6%;其中出口量為267.4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0.58%。印尼天然橡膠種植園主要分布在高溫、多雨的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標準膠占比大是印尼天然橡膠生產最明顯的特點。
我們認為2016年印度尼西亞產量或相對減少至311.2萬噸,降幅為1.1%,基于以下判斷:1)08~11年印尼新增天膠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對應16年可割膠面積亦將下滑;2)受厄爾尼諾影響,2015年下半年印尼80%區域遭受20年來最嚴重干旱,山林火災頻發,直至16年年初雨季到來才有所緩解,預計今年割膠效率或受影響;同樣的旱災在1998~1999年間曾有發生,致印尼橡膠單產下滑,且2000年總產量率下降6%;3)16年3~8月印尼預計減少出口23.87萬噸,占15年同期出口的17.2%;限產結束后或加大出口量。
馬來西亞:開割面積減少致使產量下滑
2015年馬來西亞天膠產量72.2萬噸(同增8.03%)、出口113.2萬噸(同增6.93%),自上世紀90年代起馬來西亞減少種植橡膠,目前其膠齡結構偏老,主要是:1)馬來西亞自本世紀開始工業化進程加快,勞動力大量流向工業領域,割膠工人減少;2)油棕經濟效益高于橡膠。油棕產值高且非生產期短于橡膠;因而農民轉向種植油棕。
我們認為2016年馬來西亞天然橡膠產量或有所下降,基于以下判斷:1)馬來西亞可割膠面積數量有限。一方面國內老化膠園較多,另一方面03~10年馬來西亞新增種植面積有限(僅有08年的0.6萬公頃),對應進入割膠狀態新增面積增量有限;預計16年開割面積減少20萬公頃;2)限產政策對馬來西亞影響有限。馬來西亞參與三國聯合限產計劃,預計3~8月減少出口5.23萬噸,僅占去年同期出口比重的8.76%,受限情況要優于泰國和印尼。
越南:16年橡膠供給小幅增長
越南是三國橡膠理事會之外產膠量最大的國家。2015年越南天膠產量101萬噸(首次產量超百萬噸),同比增長6.6%,出口113.78萬噸,同比增長6.73%;越南生產的天然橡膠大部分以膠乳的形式出口,只有18%的膠乳在越加工。
我們預計2016年越南天膠產量將延續2015年增產勢頭,但增幅有限。理由如下:1)越南橡膠可割膠面積增量明顯。2007~2010年,天膠新增種植面積快速增長,對應可割膠面積亦上漲明顯;根據膠齡分布情況,進入可割期和旺產期教膠樹占比突出;2)2016年東南亞地區遭遇厄爾尼諾,影響膠樹生長,但隨后而來的拉尼娜帶來豐沛降水,利于膠樹生長但影響割膠工作展開,產量增加有限;3)越南作為國際三方橡膠理事會的觀察方雖表示配合其限產政策,但因國內政局情況,不會貿然縮減橡膠供給。聯合限產政策以來,越南橡膠出口較上年同期(3~4月)增加14.1萬噸,同增24.3%,側面反映越南國內膠農割膠積極性較高,或對穩定泰國產量起到一定作用。
需求篇:未來天膠消費重心在亞洲工業區
天然橡膠的需求間接反映經濟體的消費水平和工業化發展水平。目前天然橡膠消費主要集中于東南亞新興工業區,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消費國。從歷史上來看,經濟增長是影響天然橡膠消費的核心因素;合成橡膠的替代性和橡膠工業日益成熟亦將影響天然橡膠的消費量。從天然橡膠下游產業鏈來看,天然橡膠中日用消費品占比不到20%;其最大消費量源于工業需求——69%用于輪胎制造;輪胎制造的需求主要由汽車制造業拉動。我們判斷未來需求部門不會出現較大改變,重心仍在亞洲新興工業區,且中國天然橡膠需求占比最大,主要由汽車制造業及輪胎消費拉動,橡膠管帶、醫療消費及特種膠等領域天然橡膠消費占比較小且趨于穩定。
回顧過去:亞洲經濟崛起拉升天然橡膠消費
全球天然橡膠消費量由1950年的172萬噸穩步提升至2015年的1217萬噸,年均復合增長速度為3%。從地域上來看,世界上90%的天然橡膠在新加坡集散,天然橡膠消費主要集中于亞洲新興工業區,中國為最大的天然橡膠消費國;從歷史上來看,經濟增長是影響天然橡膠消費的核心因素;合成橡膠的替代性和橡膠工業日益成熟亦將影響天然橡膠的消費量。
消費格局:亞洲新興工業區天然橡膠消費占比突出
在地域結構上,新加坡作為全球天然橡膠貿易中心,世界上90%的天然橡膠在此集散;天然橡膠主銷區集中于亞、非、拉美等新興工業化地區,全球消費占比75%以上,其中中國天膠消費量居世界首位;2015年,中國天然橡膠消費量468.2萬噸,同比減少2.54%,占全球耗膠總量的39%。我們認為此種格局形成的原因在于:1)新加坡自英國殖民地時期便已是傳統貿易中心,90年代以來國際大型輪胎制造企業均在此設有采購中心;2)從下游消費需求來看,天然橡膠消費主要由輪胎制造業消費拉動;亞洲新興工業市場汽車工業發展迅速,為天然橡膠產業創造需求空間;3)中國工業化發展進程明顯加快,制造業的壯大使得中國成為全球輪胎制造中心,汽車制造業的發展帶動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消費國。
1、新加坡之所以成為全球橡膠貿易中心,核心在于:1)歷史上,新加坡曾是英國殖民地,英國借此向東南亞地區轉運物資,新加坡歷史性地成為國際貿易中心;2)新加坡位于世界主要貿易航線上,海運發達,港口吞吐能力強,轉運成本較低;3)新加坡市場競爭、自由化程度高,這是它吸引國際橡膠貿易商以及輪胎企業的根本原因。
2、天然橡膠主銷區集中在亞洲地區:1986年起亞太地區成為天然橡膠消費量最大的地區,東南亞橡膠生產國協會(ANPRC)成員國天膠消費量全球占比近一半,這主要得益于:1)天然橡膠消費區域離生產區近,便于保持天然橡膠的性能穩定并節省運輸成本;從全球輪胎的消費市場來看,輪胎消費主要集中于中國、歐美等地,其中亞洲地區消費占比為46%(中國消費全球占比為24%);2)全球工業中心向亞洲地區集聚,主要輪胎企業由歐美發達國家向東南亞地區轉移,或在此投資建廠,間接帶動東南亞國家工業化發展加速,對輪胎、管帶需求大。從全球輪胎的產量分布來看,輪胎產地主要集中于亞洲(主要是東亞和東南亞)、歐美等地,其中,亞洲產量占比約為57%(僅中國產量占比已達39%)。
根據LMC International發布2015年度乘用車及商用車產銷預測數據,輪胎消費地域格局基本不會發生太大變化,主要集中于北美(22%)、歐洲(23%)、東亞(中國18%)等地;輪胎產地主要集中于亞洲(55%,其中中國30%;含東亞和東南亞)、歐洲(19%)和北美(13%)。
3、自2002年來,中國無論是在天然橡膠消費的增速上還是總量上,都逐漸成為發展最快的國家;主要原因在于對外貿易蓬勃發展、內需擴大以及工業化發展速度加快:1)中國于2001年加入WTO后,橡膠及橡膠制品貿易開始加速;隨后東盟自貿區議程推動天然橡膠進口配額制度逐漸開放至取消,中國天然橡膠貿易日益活躍;2)2001年1月11日成立中橡電子交易市場(前海南農墾電子商務交易中心),利用其價格發現、降低成本的市場化機制推動天然橡膠交易;3)宏觀經濟好轉帶動汽車及工業消費增加,間接傳導至輪胎行業:2000年以來中國GDP年均增長率維持在8%左右,經濟向上帶動橡膠消費增加,尤其是汽車行業(輪胎)、房地產行業(橡膠管帶)以及居民消費、醫療領域(乳膠手套、膠鞋等)。
驅動因素:經濟復蘇是橡膠需求的根本推動力
天然橡膠作為四大工業原料之一,主要運用于輪胎及膠帶、管帶等領域;汽車產量、公路運輸和橡膠制品出口持續保持高位運行態勢,輪胎等橡膠制品的產量快速增長,從不同方面增加了對天然橡膠的需求。單就汽車制造業而言,輪胎及汽車配件中天膠消費占比約為65%。我們認為,全球經濟向上是推動橡膠需求變化的根本原因:1)經濟發展帶來人均收入的提高,推動醫療消費、汽車消費以及輪胎消耗增加,這是拉升天然橡膠消費的根本原因;2)房地產行業景氣向上,對橡膠管帶、乳膠制品等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3)汽車工業的發展促進天然橡膠消費:東南亞國家政府給外商提供稅收和地租方面的優惠,吸引大量輪胎汽車企業來此建廠,對天然橡膠消費形成直接拉動。
從歷史上來看,經濟增長是影響天然橡膠消費的核心因素;合成橡膠的替代性和橡膠工業日益成熟亦將影響天然橡膠的消費量。從天然橡膠下游產業鏈來看,經濟發展主要通過人均收入的提高,推動醫療消費、汽車消費以及輪胎消耗增加,從根本上拉升天然橡膠消費。
從天然橡膠歷史變化情況來看,影響天然橡膠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1)經濟增長是影響天然橡膠消費的核心因素。二戰后世界進入汽車時代,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拉升了對橡膠的需求。另外,經濟的發展使得建筑行業、醫療領域及居民日常消費等方面對膠管、膠帶等橡膠制品的需求不斷加大。
2)合成橡膠的替代。合成橡膠作為化學品,其性質與天然橡膠高度相似,對天然橡膠替代率為15%。隨著經濟發展,橡膠需求量越來越大,替代品合成橡膠隨之出現并擠占部分天然橡膠的消耗。合成橡膠工業自1930S起步,1950S全球合成橡膠消耗量占比不足1/3,到60年代二者便平分秋色。
3)橡膠工業日益成熟,單位耗膠量明顯減少。全球橡膠工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競爭,生產效率與產品性能不斷提高,橡膠工業的發展使得單位橡膠制品耗膠量減少。雖然橡膠消費量隨下游需求提升而不斷向上,但是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平滑了部分天然橡膠消費的增速,天然橡膠增速總體較為平穩。
展望未來:發展中國家汽車行業成天膠消費的著力點
橡膠需求主要來自于工業發展和經濟周期向上。我們判斷未來天然橡膠需求部門不會發生較大變化,未來耗膠量仍由輪胎消費拉動(其中原配胎與替換胎需求為1:3),基于:1)未來輪胎產銷或因貿易摩擦等原因出現地域格局變動,但是全球輪胎需求總量仍將保持上漲態勢:從下游汽車消費角度出發,當前發展中國家汽車占有率隨近年來工業化發展保持小幅上升態勢,輪胎消費亦將同樣上漲;發達國家經濟增速維穩,汽車保有量亦相對平穩,對應替換胎需求基本穩定;2)橡膠管帶、醫療消費及特種膠方面占比較小且全球消費一直相對穩定,我們預計未來這部分消費趨于穩定。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天膠消費量最大的國家,全球占比39%。目前中國輪胎生產全球占比在35%左右的水平,預計2016年中國天然橡膠消費為502萬噸(同增7.2%)。總體來看,預計2016年全球天膠消費量將達1249萬噸(同增2.63%)。
2015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50萬輛(同增3.3%)、2460萬輛(同增4.7%);輪胎產量9.7億條(同減13%),全球占比約35%;未來5年中國汽車保有率持續上升但增速逐年下降,天然橡膠消費量將有所上升,但較難出現爆發式增長局面。理由如下:
1)美國“雙反”效應弱化。2014年7月,美國決定對中國涉嫌“傾銷”輪胎廠商征收14.35%~87.99%的反傾銷稅和20.73%~100.77%的反補貼稅,此舉一度重挫中國輪胎行業;但未來5年中國汽車保有量保持高增長態勢,對應替換胎需求同樣高速增長,相關企業加大輪胎內銷力度,同時也注重開拓其他發達國家市場,提高單位輪胎的質量和精細化程度;目前輪胎企業處于生產恢復時期,用膠量相應攀升。
美國是中國重要的海外市場,有近三分之一的輪胎銷往美國。歷史上,為了保護本土汽車輪胎企業免受進口輪胎沖擊,美國曾(2009年4月29日)對中國消費用輪胎啟動特別保障措施調查,此舉致中國涉案輪胎對美出口量一度下降超過60%,主要出口美國市場的中國輪胎企業持續虧損。
2)汽車市場回暖帶動輪胎需求增加,相應橡膠消費需求也有所增加。一方面由于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等影響,16年中國汽車消費量以及相應的輪胎需求有望增加;另一方面2016年政府對實體經濟扶持力度加強,房地產市場發展將帶動國內重卡及相關貨車的消費上升,輪胎、管帶等需求也將受益;生鮮電商飛速發展,對物流車需求加大,相應的重卡汽車等需求增加帶動輪胎、橡膠需求上升。
3)政府政策扶持加上軍工部門合作,16年專用膠消費將會增加,所以天然橡膠消費量穩中有增。由于專用膠占比相對汽車需求較少,且深加工和其他行業有些產能可能轉移到國外,耗膠量速度可能不會有原來那么快,因此這部分橡膠消耗量穩中有升。
價格篇:年內基本面改善,看漲16年膠價
通過研究天然橡膠價格的歷史變化走勢,我們發現:長期來看,供需基本面決定了膠價變化走勢。在正常周期中,膠價具有6~8年一輪的漲跌規律,與天然橡膠的生長周期相對應;經濟增長是推動天然橡膠需求增長的重要引擎,需求是影響天然橡膠價格的關鍵;短期來看,天然橡膠價格與宏觀經濟狀況及生產狀況高度相關。
從歷史找規律:經濟增長是推升天然橡膠價格的動力
我們以20世紀天然橡膠價格作為分析對象,判斷天然橡膠的產能周期與供需關系決定了天然橡膠價格的基準水平與走勢。從中長期來看:基本面決定膠價變化基本走勢,而經濟增長是推動天然橡膠需求增長的重要引擎,工業屬性是影響膠價走勢的關鍵;從短期來看,政策變化、匯率等對膠價刺激較為明顯,天然橡膠的金融屬性則對膠價起到助漲助跌的作用。
歷史上膠價走勢雖然存在事件性的大幅波動,但其長期趨勢與經濟走勢密切相關。天然橡膠自1910S開始從巴西向東南亞地區轉移并逐漸集中,天然橡膠價格在此之后經歷了數次價格上的短期迅速波動;分別是1925年、1956年;1982年和1996年,隨后均在較短時間內恢復正常。
歷史事件驅動:短期供給收縮造成膠價快漲快跌
天然橡膠價格波動具有明顯的6~8年一輪漲跌的周期性規律,與天然橡膠的產能周期大致相當;天然橡膠的生長周期長,供給端短期內難以迅速增加,但主產國可以通過限制出口政策等影響供給和市場預期,引致膠價劇烈波動;氣候、政策等突發性因素變化也是膠價迅速變動的重要原因。
我們研究1980年以來的膠價,發現共經歷了5輪明顯的波動周期,其中政策性因素對膠價波動作用最為明顯,主產國出于政治目的或經濟目的控制天然橡膠供給,引致市場恐慌情緒,造成膠價非理性上漲;突發性自然災害則影響對供給穩定的預期,在生產恢復正常后膠價也隨之恢復。
政策驅動:限產因素對膠價刺激作用明顯
天然橡膠生產的高集中度決定產業在供給層面具有很高的話語權,聯合限產和限制出口計劃易導致供給受限,短期對提振膠價作用明顯。國際橡膠主產國出于不同目的聯合限制天然橡膠供給在歷史上出現過數次且都帶來了橡膠價格的明顯上漲:
1)天然橡膠資源控制方限制出口容易引發市場供需失衡,膠價應聲上漲。歷史上有過兩次較為典型的出于政治立場考慮控制出口的案例:1925年英國控制東南亞殖民地天然橡膠物資出口以及1956年橡膠生產國禁止橡膠出口社會主義國家并加強收儲都曾不同程度推升膠價上漲數倍;膠價在出口限制解除后也開始逐漸回歸正常;另外極端的控制天然橡膠甚至會引發走私及黑市交易盛行,膠價甚至會高出市場價數倍。
2)主產國以穩定膠價而推出的聯合限產政策在一定上影響了人們對天然橡膠供給穩定的預期,造成需求方大量囤積天然橡膠,膠價畸形上漲。在天然橡膠低位時期,主產國出于經濟因素考慮而限制出口,都致使膠價不同程度上漲——2008年、2012年以及2016年國際橡膠主產國聯合限致出口以來,天然橡膠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回升。
周期驅動:自然災害引致供給收縮預期,加劇膠價波動
天然橡膠價格變化受自身產能變化影響,其供給短期內存在上限,自然災害、橡膠種植面積是影響天然橡膠產能的兩大主要因素。自然災害中,臺風以及厄爾尼諾的發生,將導致橡膠減產;而橡膠種植面積的增減會相應導致5~7年后可割膠數量增減變動,但是其變化存在于預期之中,對膠價影響有限。這從歷史上可以得到驗證:
(1)橡膠生產過程中,極端天氣及自然災害主要影響天然橡膠的單產;其中強臺風及厄爾尼諾現象對天然橡膠產量影響較為明顯;短期內破壞性自然災害易影響膠價預期,造成膠價劇烈波動。
(2)正常年份天然橡膠產能變動于預期之中,對膠價的影響不明顯。每一割膠周期(通常以年為單位)內,一般3~5月內東南亞主產國進入停割期,天然橡膠產量短期內出現短缺,由于短期供給變動存在于預期之中,因而短期停割對膠價變化影響不明顯。
汽車工業蓬勃發展為膠價提供長期動能
天然橡膠價格由下游需求推動,主要在于天然橡膠需求彈性大于其供給彈性:1)在經濟上行階段,下游需求亦隨之上漲,由于天然橡膠的產量難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膠價隨之上漲;2)在經濟下行階段,橡膠下游需求不振,而天然橡膠供給端收縮對需求刺激有限;3)在正常周期中,天然橡膠價格隨其產能周期保持6~8年的周期性漲跌規律。
我們在需求部分分析過,天然橡膠約65%應用于汽車工業領域(主要是汽車輪胎、密封圈、減震制品等)。20世紀期間,天然橡膠價格出現4次明顯的上漲周期,工業化興衰尤其是汽車制造業的發展與膠價波動相伴始終,表現為需求對天然橡膠價格的強勁拉動。
1)20世紀初,天然橡膠主要在巴西種植,年均產量不足10萬噸;與此同時汽車工業興起激發了對橡膠的需求,供應偏緊的格局下膠價應聲上漲。1913年世界汽車總產量較1907年增長了5.4倍;期間倫敦天然橡膠價格最大漲跌幅達276%。
2)20年代經濟大蕭條后,全球汽車工業及輪胎制造業飛速發展。當時美國的汽車制造業在全世界保持絕對優勢地位,橡膠產量難以滿足需求,美國大力發展合成橡膠工業擠占部分天然橡膠市場,膠價緩慢爬升;至二戰結束后,全球經濟復興,日本及歐洲等經濟體戰后再次工業化并取代美國成為世界工業中心,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拉升膠價。
3)20世紀90年代,亞洲新興經濟體崛起,汽車制造業飛速發展,亞洲逐漸成為新的世界汽車制造中心:亞洲經濟發展顯示出其汽車市場容量的巨大潛力;發達國家一方面維持著制造業的持續增長,另一方面則將制造業產業鏈中附加值低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亞洲新興國家汽車制造業加快發展,對天然橡膠的需求增加;同時全球天然橡膠供給較為穩定,供應偏緊推高天然橡膠價格。
價格預測:看漲年內膠價上漲
我們預計2016年國際天然橡膠均價1500美元/噸,高點有望達到1750美元/噸(現價1280美元/噸);國內方面預計全年市均價12500元/噸,高點有望漲至14500元/噸(現價10900元/噸)。我們對2016年橡膠價格判斷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1)我們預計2016年天然橡膠產需缺口達31萬噸。我們預計2016年全球天然橡膠產量在1218萬噸左右,較15年下降1.09%;從而導致2016年天然橡膠供需缺口為31萬噸。根據供需缺口與膠價的對應關系,2009年盈余43萬噸,市均價16500元/噸,2010年缺口37萬噸,均價26560元/噸,漲幅達60%,并結合全球庫存情況,我們預計2016年國際天然橡膠均價為1500美元/噸,高點有望達到1750美元/噸(現價1280美元/噸);國內均價在12500元/噸左右,高點有望達到14500元/噸(現價10900元/噸)。
(2)全球量寬背景支持年內天然橡膠價格。1)美聯儲加息時點不斷后延,壓制美元指數;2)全球量化寬松開啟(歐洲、日本、中國持續降息)利多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