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集團45年的風雨飄搖之路
2015-04-23
7300
核心提示:橡膠機械網 45年的發展,海大集團走過了漫長而艱難的成長歷程,經歷了、成長徘徊期、創新發展期3個歷史階段,企業由年產11萬條拖拉機輪胎的小廠,發展成為總資產21.78億元,年銷售收入30億元,利稅近1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
中國橡膠機械網 45年的發展,海大集團走過了漫長而艱難的成長歷程,經歷了、成長徘徊期、創新發展期3個歷史階段,企業由年產11萬條拖拉機輪胎的小廠,發展成為總資產21.78億元,年銷售收入30億元,利稅近1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
公司斜交輪胎產量僅77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產量僅47萬條,總資產3.4億元,銷售收入僅2.6億元。企業效益低下,連續4個月未發放員工工資,拖欠員工醫藥費用150萬元并多年未報銷,企業向員工借款達1800余萬元;技改無項目,發展無資金,連續5年停滯不前;管理者和員工觀念陳舊,經營生產舉步維艱,員工人心思散,企業瀕臨倒閉。
如何讓企業走出困境,開辟一片新天地?海大集團新班子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從紛繁復雜的矛盾中梳理出認為問題的解決問題必須的“錦囊妙計”,即:將轉變觀念、創新發展作為變革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在改革、創新、發展的進程中凝聚人心,將化解生產經營突出矛盾作為首要任務。于是,一系列順應時代發展的思想變革和結構調整帷幕拉開,“五年四大步”的發展戰略讓海大集團員工看到了曙光。
海大集團相繼對經營機制和管理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逐步確立了公司、部室、事業部、分廠管理體制;相繼實施了組織結構整合和業務流程再造,精減機構,裁減冗員,徹底理順管理職責;相繼實施了主輔分離,初步形成了以輪胎生產為主,特種橡膠制品、翻胎、橡機為輔的多元產業發展格局;相繼實施管理者崗位競聘,擇優選拔干部,整合管理崗位,盤活人力資源;創新激勵機制,對二級單位進行工資總額包干,對學科帶頭人、青年科技人才和工人技師實施津貼制,對中層及以上管理者崗位和銷售崗位實施年薪制,對工程技術人員實施協商工資制,從總經理到全體中層及以上管理者和銷售人員實行風險責任金制等一系列新舉措。
隨著干部觀念的轉變、員工思想的高度統一和企業實實在在的變化,企業人心凝聚,生產經營迅速止跌回升。2014年公司總資產增長到21.78億元,是2002年的6.4倍;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是2002年的10.77倍;2002年外貿出口為零,2014年出口超過9500萬美元,產品暢銷89個國家和地區。
從2003年至今的12年來,海大集團順利實現了產品結構戰略轉型——從單一斜交輪胎向科技含量高的半鋼、全鋼子午線輪胎轉型。海大集團生產經營發展勢頭強勁,半鋼子午線輪胎技術達到全國先進水平,躋身全國民族輪胎工業前5強,海大牌乘用子午線輪胎成為中國橡膠工業協會6個推薦品牌之一,“天府”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海大集團躋身世界輪胎行業75強排名第54位。
成長徘徊期
海大集團提出了“五年四大步”的快速發展目標。2003年6月,公司投資800萬元將年產48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生產線產能提升到年產70萬條,實現了“五年四大步”的第一步。2003年9月,公司投資10288萬元,新上年產80萬條低滾動阻力半鋼子午線輪胎項目,僅用8個月時間建成投產,完成集團史上第一個上億元項目。2004年9月,公司投資22300萬元,新上年產22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項目,于2005年底建成投產。2007年初,實施年產13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擴能項目,使半鋼胎產能達到年產500萬條。2007年10月,海大集團實施了年產10萬條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項目建設,2008年6月建成投產,新增產銷規模1億元。
為深化改革,海大集團不等、不靠、不要,探索實施股權多元化、控制經營風險、適度負債發展的創新思路,開辟了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2008年,公司投資5000萬元,引資15000萬元組建海大集團為第一大股東的四川凱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凱力威科技年產210萬條全鋼載重胎項目一期工程奠基,并于2011年4月進入批量試生產;二期項目年產80萬條全鋼子午線輪胎項目于2013年開始啟動,于2014年底形成年產100萬條生產能力;2013年12月,為提高半鋼子午胎生產規模,優化產品結構,公司主動尋求輪胎上下游企業戰略合作伙伴,引進7家新股東注資9000萬元,新建總投資10.5億元的700萬條高性能綠色環保乘用半鋼子午線輪胎項目,一期工程年產200萬條生產線破土動工,2014年底建成投產。
發展使海大集團產銷能力不斷擴大,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經營效益節節攀升。達到2億元的年產值,海大集團用了33年的時間,而從2.5億元到30億元,卻僅用了11年。
創新發展期
樹立“生產圍繞經營轉,經營圍繞市場轉”的市場營銷觀,實現由生產型企業向經營管理型企業的轉變。
依靠科技,自主創新樹品牌。
強化管理,建設科學的管理體系。
重人才建設特色企業文化,著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以持續創新為動力,以科學發展為基礎,海大集團到2017年,將實施“輪胎生產為主、多元產業并進”的發展戰略,實現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利稅突破1.5億元,達到年產輪胎1640萬條生產能力,成長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商用和乘用車輪胎制造基地。
建廠困難期
公司斜交輪胎產量僅77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產量僅47萬條,總資產3.4億元,銷售收入僅2.6億元。企業效益低下,連續4個月未發放員工工資,拖欠員工醫藥費用150萬元并多年未報銷,企業向員工借款達1800余萬元;技改無項目,發展無資金,連續5年停滯不前;管理者和員工觀念陳舊,經營生產舉步維艱,員工人心思散,企業瀕臨倒閉。
如何讓企業走出困境,開辟一片新天地?海大集團新班子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從紛繁復雜的矛盾中梳理出認為問題的解決問題必須的“錦囊妙計”,即:將轉變觀念、創新發展作為變革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在改革、創新、發展的進程中凝聚人心,將化解生產經營突出矛盾作為首要任務。于是,一系列順應時代發展的思想變革和結構調整帷幕拉開,“五年四大步”的發展戰略讓海大集團員工看到了曙光。
海大集團相繼對經營機制和管理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逐步確立了公司、部室、事業部、分廠管理體制;相繼實施了組織結構整合和業務流程再造,精減機構,裁減冗員,徹底理順管理職責;相繼實施了主輔分離,初步形成了以輪胎生產為主,特種橡膠制品、翻胎、橡機為輔的多元產業發展格局;相繼實施管理者崗位競聘,擇優選拔干部,整合管理崗位,盤活人力資源;創新激勵機制,對二級單位進行工資總額包干,對學科帶頭人、青年科技人才和工人技師實施津貼制,對中層及以上管理者崗位和銷售崗位實施年薪制,對工程技術人員實施協商工資制,從總經理到全體中層及以上管理者和銷售人員實行風險責任金制等一系列新舉措。
隨著干部觀念的轉變、員工思想的高度統一和企業實實在在的變化,企業人心凝聚,生產經營迅速止跌回升。2014年公司總資產增長到21.78億元,是2002年的6.4倍;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是2002年的10.77倍;2002年外貿出口為零,2014年出口超過9500萬美元,產品暢銷89個國家和地區。
從2003年至今的12年來,海大集團順利實現了產品結構戰略轉型——從單一斜交輪胎向科技含量高的半鋼、全鋼子午線輪胎轉型。海大集團生產經營發展勢頭強勁,半鋼子午線輪胎技術達到全國先進水平,躋身全國民族輪胎工業前5強,海大牌乘用子午線輪胎成為中國橡膠工業協會6個推薦品牌之一,“天府”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海大集團躋身世界輪胎行業75強排名第54位。
成長徘徊期
海大集團提出了“五年四大步”的快速發展目標。2003年6月,公司投資800萬元將年產48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生產線產能提升到年產70萬條,實現了“五年四大步”的第一步。2003年9月,公司投資10288萬元,新上年產80萬條低滾動阻力半鋼子午線輪胎項目,僅用8個月時間建成投產,完成集團史上第一個上億元項目。2004年9月,公司投資22300萬元,新上年產22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項目,于2005年底建成投產。2007年初,實施年產13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擴能項目,使半鋼胎產能達到年產500萬條。2007年10月,海大集團實施了年產10萬條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項目建設,2008年6月建成投產,新增產銷規模1億元。
為深化改革,海大集團不等、不靠、不要,探索實施股權多元化、控制經營風險、適度負債發展的創新思路,開辟了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2008年,公司投資5000萬元,引資15000萬元組建海大集團為第一大股東的四川凱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凱力威科技年產210萬條全鋼載重胎項目一期工程奠基,并于2011年4月進入批量試生產;二期項目年產80萬條全鋼子午線輪胎項目于2013年開始啟動,于2014年底形成年產100萬條生產能力;2013年12月,為提高半鋼子午胎生產規模,優化產品結構,公司主動尋求輪胎上下游企業戰略合作伙伴,引進7家新股東注資9000萬元,新建總投資10.5億元的700萬條高性能綠色環保乘用半鋼子午線輪胎項目,一期工程年產200萬條生產線破土動工,2014年底建成投產。
發展使海大集團產銷能力不斷擴大,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經營效益節節攀升。達到2億元的年產值,海大集團用了33年的時間,而從2.5億元到30億元,卻僅用了11年。
創新發展期
樹立“生產圍繞經營轉,經營圍繞市場轉”的市場營銷觀,實現由生產型企業向經營管理型企業的轉變。
依靠科技,自主創新樹品牌。
強化管理,建設科學的管理體系。
重人才建設特色企業文化,著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以持續創新為動力,以科學發展為基礎,海大集團到2017年,將實施“輪胎生產為主、多元產業并進”的發展戰略,實現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利稅突破1.5億元,達到年產輪胎1640萬條生產能力,成長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商用和乘用車輪胎制造基地。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