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5十大經濟事件
2015年對于中國乃至世界經濟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大宗商品銷售不暢,經濟下行,全球經濟再次進入蕭條時期。回顧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走過的歷程,有苦有甜,有笑有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是各大企業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有力見證者。
事件一:注冊制兩年內實行
12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通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關規定的決定草案。
草案明確,在決定施行之日起兩年內,授權對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公開發行實行注冊制度。會議還提到,待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后,有關部門將制定相關規則,在公開征求意見后實施,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事件二:人民幣入“籃”成功,加入SDR
12月1日凌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準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幣成為繼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貨幣籃子的第五種貨幣。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為10.92%,超出日元和英鎊。這也標志著人民幣成為第一個被納入SDR籃子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
事件三:股票“熊市”飄紅,千股跌停
跌跌不休是今年中國經濟走勢一個總的概括與描述。今年一年股市經歷了從牛市起步到瘋牛的形成,再到股市暴跌導致個股流動性喪失。
A股暴跌,6月19日,上證綜指重挫6.42%,創業板指數下跌5.41%,兩市近千只個股跌停。從6月15日到8月26日,滬指累計跌幅高達45%。
事件四:證監會重拳出擊,整治股市
股市的血雨腥風,讓一眾股民與上市企業損失慘重。證監會重磅出擊,在三個月的時間內“緊兩融、清配資、限期指”,去杠桿平衡股市。
去杠桿封風暴下,伴隨著市場調整出現的主動與強制平倉,融資融券余額由22730.35億元的歷史高點急劇下行至觸及的年內低點9622.62億元,不到三個月驟降逾1.3萬億元。與此同時,針對場外配資的清理整頓多次啟動“加速鍵”,業內人士預計配資業務停止可能帶來杠桿資金規模縮減7000億元左右。
事件五:股熔斷機制正式發布
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熔斷基準指數為滬深300指數,采用5%和7%兩檔閾值,將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事件六:“央媽”5次降息4次降準
今年短短的一年時間,央行四次降準、五次降息,讓整個市場的融資成本下降。截止10月24日,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
事件七:亞投行成立進入倒計時
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與會,亞投行成立進入“倒計時”。7月6日,中國政府正式提名金立群為亞投行候任行長中方候選人。
1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APEC會議并表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區域互聯互通的重要支撐平臺,中國及有關國家正在加緊籌建,銀行預計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備選項目儲備工作也已經啟動。
事件八:深化金融反腐
10月30日,金融反腐的大幕正式拉開。10月31日,中央第七巡視組組長劉卒帶隊進駐證監會。第十三巡視組組長朱保成則帶隊進駐中信集團。11月3日,2015年中央巡視組第三輪專項巡視已全部進駐含21家金融機構在內的31家單位。
事件九:養老金入市
今年6月,養老金正式入市,并出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辦法》劃定了養老金的投資范圍和投資比例,擬規定養老基金限于境內投資,限定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于基金資產凈值的30%。《辦法》還提出養老基金可以投資國家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股權的比例,其合計不得高于養老基金資產凈值的20%。
事件十:“互聯網+”戰略重磅出擊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