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與天然膠發展不給力
截至2015年12月28日收盤,滬膠主力合約RU1605終盤收跌295元/噸降至10335元/噸,全日總成交量增加19.2萬余手,增至69.1萬余手;總持倉量凈減1.1萬余手,減至36.2萬余手。
盡管由于低位支撐作用,滬膠展開強勁反彈走勢,但供需關系并未出現根本逆轉,預計滬膠后市反彈空間有限。
供應方面,目前國內海南、云南兩大產區幾乎全面停割,國產膠處于年終供應淡季。但東南亞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產區依然處于割膠旺季,供應壓力平穩,供應要延續至2016年2月才迎來淡季,膠樹進入落葉期,屆時產量也僅僅縮減30%。
因此,東南亞產區供應平穩足以彌補國內供應淡季。
庫存方面,由于進口膠成本遠遠低于國產膠現貨價格,進口膠源源不斷流入國內,致使青島保稅區庫存不斷增長。
由于國產膠價格相對較高,絕大多數國產膠難以直接進入消費領域,而僅僅作為空方套期保值的做空籌碼,被空方主力注冊成倉單,拋售于滬膠期貨市場,直接導致滬膠期貨庫存量不斷增長。
另國內橡膠進出口貿易巨頭中化國際和泰國橡膠局簽訂有關進口20萬噸橡膠庫存的協議,由于中化國際并不具備消化橡膠庫存的能力,上述巨量橡膠將進入國內流通領域。
上述三大橡膠庫存量合計將達到65萬余噸,相當于國內橡膠供需規模400萬噸的15%,對橡膠未來走勢構成沉重壓制。
消費方面,國內輪胎企業處于外銷遭遇美國及其他國家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措施中。國內對輪胎終端消費需求也結構性過剩,同時,時值消費淡季,由此導致全鋼輪胎和半鋼輪胎企業開工率雙雙維持在70%以下。
國內輪胎企業在營業收入、利潤、成本、庫存、資金周轉等諸多財務指標方面均處于嚴重困境之中,由此對橡膠構成偏空作用。
2015年前11個月,汽車產銷量累計為2182.39萬輛和2178.66萬輛,同比增長1.80%和3.34%,增速較前10月提升1.78%和1.83%。
盡管如此,汽車產銷量增長幅度已經顯著縮減至5%以下,同時汽車還積壓較多庫存量。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僅為30萬輛左右,對改變國內汽車總產銷規模的作用相對較弱。
受汽車消費環境和使用環境漸趨不利影響,后市汽車產銷量增長幅度將陷于5%以下的偏低水平,并對橡膠構成偏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