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一作坊偷練“輪胎油” 其“毒廢渣”亂倒被查封
廢舊輪胎土法煉油,被稱為“黑色污染源”。位于閩侯廷坪鄉后溪村槐坪自然村的偏僻山溝里,這么一個煉油作坊悄悄運轉了大半年。昨日,海都記者接到市民林先生的舉報后,即與省環保廳、閩侯縣環保局取得聯系,迅速前往當地,將該作坊查封。
有專家提醒,隨著環保監管力度的加大,要防止污染“上山下鄉”的趨勢,基層政府要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同時要發動群眾舉報。
煉油廢渣亂堆,染黑周邊土壤
昨日上午8時許,記者和環保執法人員奔赴現場,歷經5個小時才找到作坊。作坊占地上千平方米,周圍散亂堆放著數十個廢舊輪胎,昨日并沒有生產,也沒有看到工人。作坊內有6臺鍋爐,還有多個廢油桶等。
“廢輪胎土法煉油,就像將輪胎放到鍋里面燜,根據不同的沸點,提煉出機油。”執法人員介紹,輪胎煉完后,最后會變成鐵絲,此外會產生黑色廢渣。
記者看到,鐵絲已被作坊圈起來,堆放在鍋爐附近,有小山高。而一堆堆的黑色廢渣,直接傾倒在作坊周圍,部分土壤已變成黑色。從山上流下的溪水,流經廢渣和廢鐵絲后,又繼續流往下游。而部分廢渣遭到雨淋后,還會冒出陣陣白色煙氣,并散發出絲絲異味。
有目擊煉油作坊生產過程的村民稱:“燒輪胎時,味道非常臭,而且廢渣要么亂堆,要么隨著山溪就這樣流下去了,下面可是還有村莊要喝水的。”
每隔幾天,就運一車廢胎上山
記者輾轉了解到,作坊主姓林,籍貫就在后溪村,但目前其戶口已遷走,當地村干部稱“聯系不上他”。
后溪村有村民告訴記者,這個作坊是去年上半年才開始生產的,有四個工人。一般幾天就會用小貨車從山下拉上來一車的廢輪胎,然后進行提煉。
多名村民稱,槐坪是后溪的一個自然村,由于太偏僻,目前只剩一戶人家,因此雖然燒輪胎時很臭,但對山下的村民影響不大,礙于情面,村民們也沒有強烈反對。
對于建造這個作坊,作坊主似乎也下了血本。從后溪村村委到槐坪村近10公里,是或泥濘或狹窄的山路,“以前只能走拖拉機,去年被他(指作坊主)修整了一下。雨天后路走不了,他也會修一修。”村民說。不過偏僻也有弊端,有村民說,“由于運費太貴,作坊虧本了。”最近兩個月,煉油作坊基本沒生產。
環保執法人員認為,其停產的原因,也有最近油價下跌的因素。“哪天油價上漲了,難保作坊不會復工。”
專家:基層政府要負起屬地監管責任
環保執法人員介紹,廢輪胎土法煉油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硫化氫、二氧化硫、苯類、二甲苯類、多環芳烴等有毒有害氣體,嚴重污染大氣環境。其廢渣中也含有大量有害物質,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目錄,隨意傾倒也會嚴重污染土壤。
昨日,環保部門對該作坊實施了查封,并下發《責令停止排污決定書》,“如果復查時發現作坊再次生產,將根據相關法規對煉油作坊主實施行政拘留。”同時閩侯縣環保局將向廷坪鄉政府發文,要求屬地政府對該作坊進行取締。
“隨著環保執法力度的加大,要警惕污染‘上山下鄉’。”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的專家分析稱,許多作坊為逃避執法檢查,就藏身荒山野嶺,像海都報此前曝光的寧德深山無證電鍍廠、閩侯深山無證煉油廠等。
“自己轄區有沒有污染企業,基層的鄉鎮村是比較清楚的。”上述專家認為,針對這種污染源“上山下鄉”現象,一方面環保部門要強力執法,另一方面基層政府也要落實屬地監管責任,與環保部門保持聯動,此外也要發動群眾舉報。
(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