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擺脫2015的頹勢 輪胎骨干企業謀定翻身之計
春節剛過,山東東營3家輪胎企業面臨破產的消息迅速在業內流傳開來。一些業內人士預計, 2016年輪胎行業的困境將延續,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短期內難以根除,更多輪胎企業破產淘汰似乎難以避免,輪胎行業面臨大洗牌的可能。中國化工報記者連日來采訪了解到,以智能制造為抓手進一步提升生產水平,以國際化品牌建設突破價值鏈高端的禁區,成為中國骨干輪胎企業的選擇。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秘書長徐文英表示,輪胎企業有了資本積累后,大部分企業都在走擴大產量的路子,忽略了質量的提升、差異化發展。盲目的擴張導致同質化產能嚴重過剩,這是全行業陷入困局的最直接原因。
輪胎出口貿易人士王國梅表示,輪胎產能大量過剩導致企業經常依靠低價搶市場,大打價格戰,在國內外市場都充斥著中國企業的惡性競爭。同時由于長期以來國內企業重出口而忽視國際化品牌打造,中國輪胎產品只能游蕩于價值鏈的中低端,中低價位、中低質量似乎成了中國輪胎產品的國際標簽。
在此情況下,一些輪胎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據了解,輪胎企業因資金鏈斷裂導致破產早在去年初就現端倪。山東沃森橡膠公司因資金鏈斷裂,被恒豐橡塑公司收購控股;德瑞寶輪胎有限公司負債47億元,宣布破產;首創輪胎拖欠貨款遭起訴被查封,最終破產。
現在輪胎業內更為關心的問題是,在泥沙俱下的大環境下,先進產能、骨干企業該如何率先突圍?相關人士說,加快打造國際化品牌、以智能制造為抓手加快提質增效,成了很多企業的努力方向。三角輪胎、風神輪胎、中策橡膠等企業人士都指出,中國輪胎品牌眾多,但國際知名品牌少。國內骨干輪胎企業的產品雖然已不遜色于國外產品,但品牌知名度、認知度不高,很難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更難提升銷售價格。
各大企業品牌建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三角輪胎把建設全球化輪胎品牌作為發展的核心內容。中策橡膠今年將全面提升中策產品的品牌效應,提升全系列產品的市場美譽度和品牌價值。還有的企業選擇了兼并重組以聯合打造品牌,如恒宇科技選擇與雙星輪胎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輪胎行業在工業4.0與智能制造方面也發展迅速,如青島森麒麟輪胎推行工業4.0,使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用工數降低了50%左右,產品質量和產品競爭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中橡協名譽會長范仁德表示,輪胎行業關起門來推行工業4.0是不可能的,需要與能源、金融業、互聯網等發展密切配合,同其他行業的進展保持同步。轉變思維模式,以裝備更新來帶動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管理創新,改變過去依賴低成本勞動力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