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橡膠工業國際化道路越走越寬闊
走出去戰略,是在2000年全國人大九屆三次會議期間首次明確提出的。不過,中國橡膠工業走出國門的腳步在此之前很多年就已經邁出。從最初簡單的產品出口,到如今的產業輸出、資本輸出,中國橡膠工業國際化道路越走越寬闊。
從產品產能輸出 到產業資本輸出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橡膠工業水平較為落后,走出去的形式主要是產品出口,目的大多是增加創匯。中國橡膠工業發展的見證者、原化學工業部橡膠司副司長于清溪回憶,化工部重建后,橡膠司也跟著設立。1985年前后,重點組織子午線輪胎、冷粘工藝膠鞋、丁基橡膠應用等國內外技術交流,先后多次召開出口工作會議,增加出口創匯,以求與原材料進口、技術引進等做到外匯平衡。1987年,首屆橡膠工業展覽在深圳舉行。1988年,首次組織100家企業赴馬來西亞參加國外展覽。兩次展覽打開了中國橡膠工業對外的大門。時任部長秦仲達要求橡膠行業展覽要一年國內、一年國外交替辦下去,走向世界。
2000年3月,走出去戰略提出后,我國橡膠行業最早走出去的代表是廣墾橡膠、中化國際、海南橡膠等輪胎上游企業。他們為突破原材料瓶頸,在世界橡膠資源最豐富的東南亞國家設立工廠、建設膠園,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走出去戰略體現了為國家儲備戰略物資的戰略價值。
隨著橡膠工業的發展,中國橡膠產業不再滿足于生產大路貨 ,轉型升級的需求愈來愈迫切,對技術的渴望也越來越大。走出去也成為引進先進技術的一條捷徑,這點在橡膠機械裝備行業尤為明顯。
時至今日,中國橡膠行業也不再滿足于產品的輸出、產能的輸出,而是把目光轉向產業的輸出、資本的輸出。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表示:作為橡膠制造業大國,我們要通過走出去,調整面向全球的貿易布局、投資布局和生產布局。我們不僅可以輸出各種橡膠產品,有效實現產能的向外投放,還有能力對外提供更多的設備和技術支持,促進國外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
中策橡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沈金榮表示,中國輪胎優勢企業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投資能力,現金流充沛,具有極強的全球競爭力。特別是對優勢企業來說,海外投資已成為較好的選擇。
據了解,軟控股份堅持中高端 和國際化 的發展戰略,已經在全球設立了五大營銷服務區,建立起覆蓋全球的服務網絡;設立歐洲、北美、中國三大研發中心,搭建起完善的國際研發體系。
大連橡塑公司積極推進與加拿大麥克羅公司、捷克布祖盧克公司的技術合作,實現各公司之間的優勢互補。該公司計劃抓住國內輪胎企業海外投資建廠的有利時機,爭取獲得更多的訂單。
搶抓一帶一路 機遇 推動跨國互利合作
一帶一路 國家戰略的實施,為我國橡膠工業走出去創造了新的歷史機遇。有專家認為,一帶一路 戰略是繼建設經濟特區、中國加入WTO之后的第三次改革開放,讓橡膠行業看到了一條通往世界的陽光大道。中國橡膠產業與一帶一路 相關國家和地區具有互補性,完全可以共同進行人才培養、技術開發、物流商貿等雙贏合作。
鄧雅俐表示,過去是資源富有國提供原料,發達國家提供市場。中國輪胎主要原材料天然膠80%以上要進口,成品40%以上要出口。現在,一帶一路 戰略實施、美國制造業回歸、TPP協議簽署等將改變世界輪胎產業格局。國內輪胎行業要轉型升級、實現由大到強發展,必須抓住一帶一路 戰略以及全球新技術革命所帶來的機遇。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名譽會長范仁德表示,根據協會專門做的調查,一帶一路 沿線不管是陸上還是海上,橡膠產業都有非常大的互補性。比如東南亞是天然橡膠的主產區,但橡膠加工產業的規模還比較小;中亞地區有一定的市場,但橡膠工業的發展比較滯后。相對而言,中國的輪胎、膠管膠帶、橡膠制品、汽車配件等產量都居世界首位,而且從原材料到生產設備、測試設備都有很高的水平。以中國為橋梁和紐帶,將一帶一路 沿線的橡膠原料供應、加工生產、市場消費等穿成線、連成片,必將顯著惠及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
天然橡膠生產國組織秘書長茜拉.托馬斯認為,天然橡膠生產國組織的大部分成員國都是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區域內很多天然橡膠生產國橡膠收購價只是售價的60%,很大一塊利潤被中間商拿去了。如果產需雙方直接對接起來,把收購價占售價的比重提高到80%,那么橡膠生產商或膠農的經營狀況就會大有改善,對橡膠消費國也是有利的。
泰國前副總理披尼.扎祿頌巴認為,東南亞與中國在地理上毗鄰,在產業結構上互補,而且已經擁有很好的投資、經貿合作基礎,進一步深化產業交融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橡膠機械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維芳表示,我國橡膠機械行業現進入冬天,國內市場萎縮,訂單明顯不足。但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有強烈的發展橡膠輪胎行業的意向,這給我國橡膠機械提供了更多商機,有助緩解國內橡機市場不足。
目前,中國橡膠產業與一帶一路 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的交流合作不斷升溫。青島科技大學、橡膠谷集團與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日前簽約共建中泰橡膠學院。正新廈門集團已經在泰國、越南設廠,今年還會陸續在印尼、印度分別設廠。廣墾規劃重點打造種植、加工和貿易三大中心,把泰國建設成海外加工中心,柬埔寨建設成種植中心,新加坡建成國際營銷中心。
業內人士也強調,如今企業走出去,要改變過去的產品輸出觀念,追求更高層次的產業輸出,實現合作共贏,讓當地企業、百姓和所在國真正得到好處,使中國橡膠輪胎企業成為其可依靠的伙伴,從而在國際市場樹立起品牌形象。一帶一路 是高層次、高水平、高質量的開放,中國將把最好的東西拿出去,不能把落后的產能轉移出去。
突破國際貿易壁壘 打造海外制造基地
橡膠工業走向國際市場,貿易保護是問題頻繁出現。于清溪曾說,依托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是中國橡膠工業、尤其是輪胎行業發展的必然,但走出去競爭、挑戰等也會隨之產生。
輪胎是我國橡膠工業走出去的主力軍,遭遇的貿易壁壘也最多。1957年,我國輪胎第一次出口,1995年輪胎出口量達到670萬條,2005年為1.8億條,2014年達到2.4億條。2006年前后,歐美主要市場首先發難,輪胎反傾銷不斷,極端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一個接一個。行業主要出口企業對此態度明確,積極應對,不懼訴諸法律,對外貿易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
為突破海外貿易壁壘,近幾年,賽輪金宇、玲瓏輪胎、中策橡膠集團、森麒麟輪胎等企業加快了國外建廠的步伐,推動了中國輪胎國際化戰略的進程。賽輪金宇2011年在越南投資設立賽輪(越南)有限公司項目,投資總額9500萬美元,目前半鋼胎已投產盈利。現公司又啟動二期項目,建設規模將增加至年產780萬條半鋼子午胎和1.5萬噸全鋼工程胎。
玲瓏國際輪胎(泰國)有限公司2014年2月一期項目年產200萬條高性能半鋼子午胎建成投產;二期全鋼子午胎項目于2014年6月開工建設,今年5月第一條輪胎順利下線。玲瓏公司的全球化戰略是以泰國工廠為起點,形成3個海外制造基地。
2014年8月,森麒麟輪胎有限公司和泰國泰華樹膠有限公司舉行了土地合同簽約儀式,森麒麟公司海外布局戰略正式啟動。
2015年6月,中策橡膠(泰國)有限公司在泰國泰中羅勇工業園舉行開業慶典。該工廠是中策橡膠集團在海外建設的首家工廠,也是泰國目前最大的輪胎廠。自2014年11月7日開建,到今年5月25日首條PCR輪胎下線,中策泰國公司創造了建廠奇跡。目前該基地主要生產半鋼子午線輪胎,2015年底可達500萬條的生產規模。沈金榮介紹,該生產基地未來還將投入部分全鋼胎產能。
輪胎相關產業也在加快走出去建基地。國內炭黑產能過剩,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拼價格,造成印度對我國炭黑反傾銷。炭黑企業如果在印尼、印度和泰國等國家建廠,應該是一條出路。 萬達集團山東耐斯特炭黑公司總工程師陳新中說。
走出去遇攔路虎 政府企業共同應對
有專家表示,這幾年輪胎企業走出去不乏成功案例,但是也遇到了一些攔路虎 ,出現了不少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有的是行業層面的,需要行業自身調整;有的則是政策層面的,需要政府政策支持。
譬如,中國輪胎企業競爭力強是基于其配套產業鏈競爭力強。相關企業走出去以后產業鏈一下子帶不出去,大量產業鏈中的配套件以及原材料需要從中國進口。而中國出口商品執行的是差別退稅政策,導致在國外購買配套產品成本比國內還高,這一點幾乎抹殺了走出去獲得的其他優勢,建議政府盡快調整出口退稅政策。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市分公司副總經理崔淑彥表示,橡膠企業走出去面臨的風險是多個方面的,最主要的可能是法律風險。從運輸環節來說,存在自然災害和事故風險,貿易過程中最大的風險就是貨款不能如期回收。崔淑彥建議,把保險納入整個行業的生產鏈條當中,企業財產、人員相關責任等方面都可以投保,以轉移實體經濟面臨的風險。
在一帶一路 國家建廠會不會使當地成為第二個中國 而遭遇到反傾銷這是不少企業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對此,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楊晨律師認為,最需要注意的還是出口產品的價格問題。以在泰國建廠為例,泰國反傾銷幅度算法和中國不一樣,與中國的銷售價格沒有任何關系,產品出口價格不用參考中國。如出口美國,與企業有關系的是泰國產品賣到美國的價格。大的原則是賣到美國的價格不能低于企業自身成本,不要比賣到第三國的價格低,更不能比泰國本地的價格低。 楊晨認為。
國外建廠要考慮的問題很多,貿易救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楊晨律師表示,投資要關注目標國是否被美國認為是市場經濟國家,例如越南不是市場經濟國家,美國不認可其價格,需要參考第三方國家的價格。還要關注目標國是否被美國認為是普遍給予補貼的國家,例如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