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呈亮點 砥礪前行譜新篇
2014-12-17
5790
核心提示: 橡膠機械網 工業是支撐我市經濟發展的基石,承載著實現富民強市的希望。受近年來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和國內外復雜環境影響,我市工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重點企業虧損、產能過剩嚴重、增速持續下行。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和繁重的發展任務,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堅持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改革為動力、以創新求發展,克難求進,砥礪前行,書寫了吉林市工業發展的嶄新篇章。近五年來,我市工業快速發展,亮點紛呈。
中國橡膠機械網 工業是支撐我市經濟發展的基石,承載著實現富民強市的希望。受近年來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和國內外復雜環境影響,我市工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重點企業虧損、產能過剩嚴重、增速持續下行。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和繁重的發展任務,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堅持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改革為動力、以創新求發展,克難求進,砥礪前行,書寫了吉林市工業發展的嶄新篇章。近五年來,我市工業快速發展,亮點紛呈。
亮點之一:提速增效,工業總量實現新突破。
工業總量不大,支撐能力不足是我市經濟整體實力不強的根本原因。2009年以來,我市通過全力推進工業提速增效、提質增效,有效扭轉了這一頹勢,工業總量實現了大幅提升。五年來,規模工業總產值從1628億元躍升到3255億元,年均增長17.7%;規模工業增加值從475億元躍升到955億元,年均增長12.7%;全市工業稅收從93.9億元躍升到125.8億元,年均增長7.6%。
突出重點項目建設,扶持壯大優勢產業,一大批企業茁壯成長,競爭力顯著增強。五年來,累計新增規模工業522戶,新建了建龍鋼鐵、江南熱電、冀東水泥永吉公司、吉神化工等121戶大型骨干企業;培育壯大了康乃爾化工、眾鑫化工、長白山制藥、博大生化等431戶潛力大、效益好的優質企業,規模工業達到1081戶。其中,產值超30億元企業達到9戶,比2009年增加8戶;超10億元企業達到36戶,比2009年增加20戶;超億元企業達到717戶,比2009年增加421戶。規模工業企業數量和質量的顯著提升,加速了工業總量的擴張,工業支撐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到2013年,工業占經濟總量達到42.6%。
亮點之二:升級改造,結構調整呈現新成效。
結構不優是遏制我市工業發展的主要瓶頸。近年來,我市堅持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攻方向,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走上結構趨于合理、活力不斷增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通過搬遷改造、技術創新,化工、冶金、汽車三大支柱產業得到鞏固和提升,30萬噸環氧丙烷產業鏈項目建成投產,延伸了產業鏈條,加快了以初級原料加工為主的化工產業向發展高附加值終端產品的轉變;晨鳴紙業、冀東水泥通過異地搬遷實現提質增效,中鋼吉鐵、中鋼吉炭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實現恢復性增長;萬豐汽車工業園、吉星輪胎等配套項目的開工建設進一步提升我市汽車產業支撐能力。通過積極引導、政策扶持,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眾鑫化工、長白山制藥、昊宇電氣、英聯生物、成大弘晟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壯大,產值超1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11家,碳纖維原絲、聚酰亞胺纖維、康艾注射液、益生源等5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產品實現產業化,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引進吸收、科技攻關,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卓爾科技的泡沫金屬防沙管、金賽科技的納米過濾膜、旭峰激光的復合橋塞等一批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進一步增強了我市產業競爭力和經濟貢獻率。
五年來,規模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從330億元躍升到933億元,占規模工業比重從20%躍升到28.6%;高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從19.1億元躍升到49.1億元;六大高耗能行業比重從53.5%下降到44.2%?;ぎa業比重從34.7%下降到30.1%,從“一枝獨秀”發展到“百花齊放”。2014年,我市被列為全省產業創新試點城市,通過產業創新,將進一步促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力爭用3年時間,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新型工業體系。
亮點之三:扭虧增盈,質量效益有了新躍升。
在全國制造業持續低迷、產能嚴重過剩的大環境下,我市企業也難避風險,部分重點企業出現嚴重虧損。2013年,全市共有60戶規模工業企業虧損,特別是中油吉化、一汽吉林汽車、中鋼吉鐵、中鋼吉炭、吉林化纖、成大弘晟等6戶重點企業虧損尤為嚴重。針對這一嚴峻形勢,市政府制定《全市工業企業扭虧增盈工作方案》,實施市縣領導分級包保制度,對虧損億元以上的6戶企業和增盈潛力較大9戶企業,由市級領導直接包保,跟蹤服務,深入企業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目前,已實現扭虧增盈企業30戶,減虧14戶,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減少11.5億元。特別是重點虧損企業吉林化纖今年實現扭虧盈利,扭虧增盈已見成效。
五年來,全市規模工業實現利潤從48億元增長到58億元,年均增長4.8%;人均稅收從3.7萬元提升到4.8萬元;規模工業銷售毛利率從14.2%提升到14.5%。特別是石化行業虧損額逐年減少,今年上半年,該行業利潤同比減虧11.9億元,對全市規模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最大,達113.3%。
亮點之四:產業集聚,功能區建設形成新布局。
我市的產業特點和資源結構決定了要做大產業、做強企業,必須優化空間布局,形成集聚發展效應。因此,市政府提出“產業集群、企業集聚、資源集約、服務集成”的發展思路,規劃建設“十大功能區”,促進企業集中布局。
“十大功能區”中,高新南區、高新北區、經開區、化工園區、金珠工業區等五個工業功能區著重發展汽車、精細化工、精品鋼等產業鏈,突出打造碳纖維、“云計算”等新興產業,引導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目前,工業功能區已形成了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40萬輛汽車、300萬噸精品鋼、30萬噸環氧丙烷等重要生產能力。2013年,工業功能區實現gdp達到740億元,年均增長21.6%;實現地方級財政收入31.8億元,占全市比重達到22.7%。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420億元,占全市比重達到44.1%。工業功能區已成為全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和經濟總量的重要支撐。
在加快推進功能區建設的同時,以開發區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縣域工業經濟。五年來,全市各級各類開發區發展到17個,縣域工業開發區發展迅速。2009~2013年全市縣域工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13.2%,地方級財政收入年平均增長22.1%。其中,磐石的有色金屬、新材料、現代醫藥產業園,樺甸的新能源、金屬礦產、林木特產等產業集中度提升,舒蘭開發區成為首個國家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蛟河突出發展長白山特色食品加工、生物制藥產業,資源型城市轉型步伐進一步加快,永吉縣打造工業化與城市化相融合的現代開發區成效顯著。
亮點之五: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激發新活力。
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引進更多的戰略投資者,夯實了發展基礎,增強了發展后勁。多年來,市政府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擺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斷加大力度、創新方法,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我市。圍繞我市產業特色和資源稟賦,成功引進德國贏創投資25億元的30萬噸環氧丙烷、德國德固賽公司投資12.8億元的25萬噸雙氧水、西班牙雷普索爾公司投資11.8億元的40萬噸聚醚、浙江萬豐奧特控股集團投資38億元的600萬件汽車鋁合金輪轂等世界500強企業項目。
堅持投資拉動,項目帶動,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達產達效,夯實了工業支撐基礎。五年來,全市累計實施億元以上工業項目940項,共完成投資1512.1億元,新增原油加工能力280萬噸、鋼材產能300萬噸、汽車整車10萬輛、發電設備裝機容量50萬千瓦、航空煤油25萬噸等54項產能,累計新增產值約400億元,新增利稅20億元。
亮點之六:協作配套,傳統產業得到新發展。
加強企業間協作配套,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本地化率,化工、冶金、汽車等傳統支柱產業在結構調整中得到了較快發展。五年來,化工產業以化工園區和經開區為載體,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為主的具有循環經濟特點的化工和碳纖維產業基地,實現了產業鏈式化、集群化發展態勢。冶金產業以金珠工業園區為載體,形成以建龍鋼鐵為核心的冶金產業鏈式發展模式,上游有杭氧制氧,下游有鈺翎瓏管業、榮德鋼材、東晟冶金渣處理、金泰煤焦油深加工,而鼎盛物流、榮德物流等配套物流企業也在協作配套中得到快速發展。中鋼吉炭、中鋼吉鐵等企業通過采取等量置換、更新改造、聯合重組戰略,加快搬遷改造,實現優化升級。汽車產業以汽車工業園區(高新區)為載體,形成了以一汽吉林汽車整車生產為核心、零部件配套協作發展的聚集區,萬豐600萬件汽車輪轂、吉星1500萬條輪胎、龍山汽車齒輪及座椅、富奧緊固件搬遷改造等一批配套項目加快建設,產業配套能力進一步增強。
五年來,化工產業實現產值從589億元增長到946.1億元,實現稅金從69.8億元增長到92.1億元;冶金產業實現產值從146.1億元增長到226.4億元,實現稅金從3.7億元增長到4.6億元;汽車產業實現產值從76.5億元增長到151.5億元,實現稅金從2.1億元增長到3.9億元。
亮點之七:培育扶持,民營企業煥發新氣象。
近年來,我市把發展民營經濟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實施民營經濟騰飛計劃,著力推進民營經濟“五大工程”,強化政策扶持,制定我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從財政、金融、稅收等多方面強化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支持,財政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民營經濟發展。2012~2013年共下撥了工業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07億元,促進企業新增產值119.6億元、實現利潤9.3億元、實繳稅金6.8億元。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時,創新政府服務方式,提升政府服務效率和質量,設立工業“110”,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深入開展銀企保對接、產需銜接,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市場開拓難”、“素質提升難”,為民營經濟快發展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2013年末,全市限額以上民營單位達到2670戶,五年間增長821戶。其中,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達到986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43.1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的比重達到63%,同比增長9.5%,拉動全市規模工業增長5.8個百分點。
民營工業的快速發展有力支撐了全市工業提速增效,特別是部分優勢行業大幅增長,如醫藥行業增幅達到30%,電子信息行業增幅達到25%,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幅達到15%以上。截止目前,納稅超千萬元民營工業企業由2009年的23戶增加到44戶。其中,眾鑫異戊烯醇、長白山康艾注射液、四川光亞締合聚合物等重點項目達產達效,吉神化工30萬噸環氧丙烷、康乃爾化工、大地化工等龍頭企業建成投產,形成了眾多新的民營經濟增長點。2013年,民營工業凈增產值243.1億元,已經成為支撐和推動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亮點之八:創新驅動,科技引領發展新引擎。
面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任務繁重,而新興產業又儲備不足的尷尬局面,我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科技創新提升發展的內生動力。我市在全省率先頒布實施了《關于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鼓勵和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碳纖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我市被國家科技部批準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碳纖維產業骨干及相關企業達到20家,終端產品達10余種,碳纖維性能指標達到t400水平,形成了“丙烯-丙烯腈-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原絲-碳纖維-碳纖維下游制品”國內最完整碳纖維產業鏈條。
深化校地合作,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我市先后與中科院長春分院、北京化工大學、吉林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交流合作平臺,在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強合作;在全省率先建設了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為企業及科研院所搭建了“成果轉化、信息交流、資源共享、人才服務”四位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有效解決了我市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促進了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加速了我市產業轉型升級。
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我市科技投入仍保持逐年增加。五年來,全市財政累計投入科技資金達到15.6億元。列入國家和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990余項,爭取資金支持4.35億元。市政府每年都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持補助首創項目,僅2013年支持資金就達到2746萬元,支持補助項目666項,最高單項補助達到100萬元,有效激發了全社會創新活力,科技創新已成為支撐和引領我市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和新引擎。
亮點之九:綜合示范,節能減排達到新水平。
作為重化工業城市,我市節能降耗任務十分艱巨,受資金、資源、技術等因素制約,靠自身短時期難以解決。因此,我市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廣應用先進節能環保技術,支持重點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的同時,積極組織相關部門,向上爭取資金政策支持,榮獲全國八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之一,國家支持資金達到60億元,重點節能項目300項。通過技術推廣、節能管理,實施吉化乙烯廠裂解爐節能改造、建龍鋼鐵干熄焦發電、中鋼吉炭焙燒爐節能改造等重點節能項目130項,淘汰煉焦22.5萬噸、短纖1.5萬噸、水泥68萬噸、火電小機組33.5萬千瓦等落后產能,每年直接節能150萬噸標準煤。煤油、化學纖維、水泥等重點產品單耗達到行業領先水平。五年來,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2%,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了28%。在全國八個節能減排示范城市考評中,我市被評定為優秀等次,并獲得國家上浮獎勵額度20%的獎勵資金支持。
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我市高度重視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一批落后產能被淘汰。大力推進電力、鋼鐵、水泥行業脫硫、脫硝改造,電力行業除擬拆除機組外全部建成脫硫設施,鋼鐵行業燒結機全部建成脫硫設施,已有五條水泥熟料生產線建成投運脫硝設施。四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逐年削減,城市綜合防治污染能力得到加強,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
亮點之十:兩化融合,信息化帶來城市新變化。
在全力推進工業化進程中,我市把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緊密結合,以工業化支撐信息化發展,以信息化提升工業化水平。依托我市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和企業主體作用,實施“寬帶吉林”戰略,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截至2013年末,我市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2%,城區數字電視用戶達到37.2萬戶,3g網市區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全市監控點總數達到56100個,光纖總長度達到4.6萬皮長公里。
云計算數據中心產業園區建設初具規模,中油(吉林)數據中心、軟銀華睿數據中心、意邦智控江南數據中心在園區內相繼建成投產,總容量達到12400個機柜,能夠為政府、金融機構、企業集團提供快速、安全的數據存儲、處理、災備服務。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一網全城”電子商務平臺投入運營;加快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北斗衛星應用公共位置數據交換服務平臺、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全面推進,信息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2014年,我市榮獲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國家將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這對于培育我市信息消費市場,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回顧吉林市工業發展的歷程,既有過去老工業城市優勢帶來的輝煌成績,也曾經歷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劇烈陣痛。但值得自豪和肯定的是,在成績面前,我們沒有驕傲,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務實重行,開拓進取,積極推進具有吉林市特色的工業化,為建設工業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困難面前,我們沒有退縮,冷靜應對,及時調整,加快轉型,提升工業發展內生動力,鞏固和保持了全市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面對國家新一輪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實施,為我市工業經濟振興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我們要堅定“工業強市”目標不動搖,把握機遇,積極進取,勇于擔當,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轉型升級,老工業城市一定能夠再創新的輝煌。
亮點之一:提速增效,工業總量實現新突破。
工業總量不大,支撐能力不足是我市經濟整體實力不強的根本原因。2009年以來,我市通過全力推進工業提速增效、提質增效,有效扭轉了這一頹勢,工業總量實現了大幅提升。五年來,規模工業總產值從1628億元躍升到3255億元,年均增長17.7%;規模工業增加值從475億元躍升到955億元,年均增長12.7%;全市工業稅收從93.9億元躍升到125.8億元,年均增長7.6%。
突出重點項目建設,扶持壯大優勢產業,一大批企業茁壯成長,競爭力顯著增強。五年來,累計新增規模工業522戶,新建了建龍鋼鐵、江南熱電、冀東水泥永吉公司、吉神化工等121戶大型骨干企業;培育壯大了康乃爾化工、眾鑫化工、長白山制藥、博大生化等431戶潛力大、效益好的優質企業,規模工業達到1081戶。其中,產值超30億元企業達到9戶,比2009年增加8戶;超10億元企業達到36戶,比2009年增加20戶;超億元企業達到717戶,比2009年增加421戶。規模工業企業數量和質量的顯著提升,加速了工業總量的擴張,工業支撐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到2013年,工業占經濟總量達到42.6%。
亮點之二:升級改造,結構調整呈現新成效。
結構不優是遏制我市工業發展的主要瓶頸。近年來,我市堅持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攻方向,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走上結構趨于合理、活力不斷增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通過搬遷改造、技術創新,化工、冶金、汽車三大支柱產業得到鞏固和提升,30萬噸環氧丙烷產業鏈項目建成投產,延伸了產業鏈條,加快了以初級原料加工為主的化工產業向發展高附加值終端產品的轉變;晨鳴紙業、冀東水泥通過異地搬遷實現提質增效,中鋼吉鐵、中鋼吉炭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實現恢復性增長;萬豐汽車工業園、吉星輪胎等配套項目的開工建設進一步提升我市汽車產業支撐能力。通過積極引導、政策扶持,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眾鑫化工、長白山制藥、昊宇電氣、英聯生物、成大弘晟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壯大,產值超1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11家,碳纖維原絲、聚酰亞胺纖維、康艾注射液、益生源等5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產品實現產業化,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引進吸收、科技攻關,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卓爾科技的泡沫金屬防沙管、金賽科技的納米過濾膜、旭峰激光的復合橋塞等一批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進一步增強了我市產業競爭力和經濟貢獻率。
五年來,規模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從330億元躍升到933億元,占規模工業比重從20%躍升到28.6%;高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從19.1億元躍升到49.1億元;六大高耗能行業比重從53.5%下降到44.2%?;ぎa業比重從34.7%下降到30.1%,從“一枝獨秀”發展到“百花齊放”。2014年,我市被列為全省產業創新試點城市,通過產業創新,將進一步促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力爭用3年時間,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新型工業體系。
亮點之三:扭虧增盈,質量效益有了新躍升。
在全國制造業持續低迷、產能嚴重過剩的大環境下,我市企業也難避風險,部分重點企業出現嚴重虧損。2013年,全市共有60戶規模工業企業虧損,特別是中油吉化、一汽吉林汽車、中鋼吉鐵、中鋼吉炭、吉林化纖、成大弘晟等6戶重點企業虧損尤為嚴重。針對這一嚴峻形勢,市政府制定《全市工業企業扭虧增盈工作方案》,實施市縣領導分級包保制度,對虧損億元以上的6戶企業和增盈潛力較大9戶企業,由市級領導直接包保,跟蹤服務,深入企業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目前,已實現扭虧增盈企業30戶,減虧14戶,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減少11.5億元。特別是重點虧損企業吉林化纖今年實現扭虧盈利,扭虧增盈已見成效。
五年來,全市規模工業實現利潤從48億元增長到58億元,年均增長4.8%;人均稅收從3.7萬元提升到4.8萬元;規模工業銷售毛利率從14.2%提升到14.5%。特別是石化行業虧損額逐年減少,今年上半年,該行業利潤同比減虧11.9億元,對全市規模工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最大,達113.3%。
亮點之四:產業集聚,功能區建設形成新布局。
我市的產業特點和資源結構決定了要做大產業、做強企業,必須優化空間布局,形成集聚發展效應。因此,市政府提出“產業集群、企業集聚、資源集約、服務集成”的發展思路,規劃建設“十大功能區”,促進企業集中布局。
“十大功能區”中,高新南區、高新北區、經開區、化工園區、金珠工業區等五個工業功能區著重發展汽車、精細化工、精品鋼等產業鏈,突出打造碳纖維、“云計算”等新興產業,引導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目前,工業功能區已形成了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40萬輛汽車、300萬噸精品鋼、30萬噸環氧丙烷等重要生產能力。2013年,工業功能區實現gdp達到740億元,年均增長21.6%;實現地方級財政收入31.8億元,占全市比重達到22.7%。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420億元,占全市比重達到44.1%。工業功能區已成為全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和經濟總量的重要支撐。
在加快推進功能區建設的同時,以開發區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縣域工業經濟。五年來,全市各級各類開發區發展到17個,縣域工業開發區發展迅速。2009~2013年全市縣域工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13.2%,地方級財政收入年平均增長22.1%。其中,磐石的有色金屬、新材料、現代醫藥產業園,樺甸的新能源、金屬礦產、林木特產等產業集中度提升,舒蘭開發區成為首個國家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蛟河突出發展長白山特色食品加工、生物制藥產業,資源型城市轉型步伐進一步加快,永吉縣打造工業化與城市化相融合的現代開發區成效顯著。
亮點之五: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激發新活力。
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引進更多的戰略投資者,夯實了發展基礎,增強了發展后勁。多年來,市政府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擺在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斷加大力度、創新方法,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我市。圍繞我市產業特色和資源稟賦,成功引進德國贏創投資25億元的30萬噸環氧丙烷、德國德固賽公司投資12.8億元的25萬噸雙氧水、西班牙雷普索爾公司投資11.8億元的40萬噸聚醚、浙江萬豐奧特控股集團投資38億元的600萬件汽車鋁合金輪轂等世界500強企業項目。
堅持投資拉動,項目帶動,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達產達效,夯實了工業支撐基礎。五年來,全市累計實施億元以上工業項目940項,共完成投資1512.1億元,新增原油加工能力280萬噸、鋼材產能300萬噸、汽車整車10萬輛、發電設備裝機容量50萬千瓦、航空煤油25萬噸等54項產能,累計新增產值約400億元,新增利稅20億元。
亮點之六:協作配套,傳統產業得到新發展。
加強企業間協作配套,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本地化率,化工、冶金、汽車等傳統支柱產業在結構調整中得到了較快發展。五年來,化工產業以化工園區和經開區為載體,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為主的具有循環經濟特點的化工和碳纖維產業基地,實現了產業鏈式化、集群化發展態勢。冶金產業以金珠工業園區為載體,形成以建龍鋼鐵為核心的冶金產業鏈式發展模式,上游有杭氧制氧,下游有鈺翎瓏管業、榮德鋼材、東晟冶金渣處理、金泰煤焦油深加工,而鼎盛物流、榮德物流等配套物流企業也在協作配套中得到快速發展。中鋼吉炭、中鋼吉鐵等企業通過采取等量置換、更新改造、聯合重組戰略,加快搬遷改造,實現優化升級。汽車產業以汽車工業園區(高新區)為載體,形成了以一汽吉林汽車整車生產為核心、零部件配套協作發展的聚集區,萬豐600萬件汽車輪轂、吉星1500萬條輪胎、龍山汽車齒輪及座椅、富奧緊固件搬遷改造等一批配套項目加快建設,產業配套能力進一步增強。
五年來,化工產業實現產值從589億元增長到946.1億元,實現稅金從69.8億元增長到92.1億元;冶金產業實現產值從146.1億元增長到226.4億元,實現稅金從3.7億元增長到4.6億元;汽車產業實現產值從76.5億元增長到151.5億元,實現稅金從2.1億元增長到3.9億元。
亮點之七:培育扶持,民營企業煥發新氣象。
近年來,我市把發展民營經濟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實施民營經濟騰飛計劃,著力推進民營經濟“五大工程”,強化政策扶持,制定我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從財政、金融、稅收等多方面強化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支持,財政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民營經濟發展。2012~2013年共下撥了工業企業發展專項資金1.07億元,促進企業新增產值119.6億元、實現利潤9.3億元、實繳稅金6.8億元。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時,創新政府服務方式,提升政府服務效率和質量,設立工業“110”,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深入開展銀企保對接、產需銜接,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市場開拓難”、“素質提升難”,為民營經濟快發展大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2013年末,全市限額以上民營單位達到2670戶,五年間增長821戶。其中,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達到986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43.1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的比重達到63%,同比增長9.5%,拉動全市規模工業增長5.8個百分點。
民營工業的快速發展有力支撐了全市工業提速增效,特別是部分優勢行業大幅增長,如醫藥行業增幅達到30%,電子信息行業增幅達到25%,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幅達到15%以上。截止目前,納稅超千萬元民營工業企業由2009年的23戶增加到44戶。其中,眾鑫異戊烯醇、長白山康艾注射液、四川光亞締合聚合物等重點項目達產達效,吉神化工30萬噸環氧丙烷、康乃爾化工、大地化工等龍頭企業建成投產,形成了眾多新的民營經濟增長點。2013年,民營工業凈增產值243.1億元,已經成為支撐和推動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亮點之八:創新驅動,科技引領發展新引擎。
面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任務繁重,而新興產業又儲備不足的尷尬局面,我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科技創新提升發展的內生動力。我市在全省率先頒布實施了《關于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鼓勵和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碳纖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我市被國家科技部批準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碳纖維產業骨干及相關企業達到20家,終端產品達10余種,碳纖維性能指標達到t400水平,形成了“丙烯-丙烯腈-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原絲-碳纖維-碳纖維下游制品”國內最完整碳纖維產業鏈條。
深化校地合作,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我市先后與中科院長春分院、北京化工大學、吉林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交流合作平臺,在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強合作;在全省率先建設了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為企業及科研院所搭建了“成果轉化、信息交流、資源共享、人才服務”四位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有效解決了我市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促進了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加速了我市產業轉型升級。
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我市科技投入仍保持逐年增加。五年來,全市財政累計投入科技資金達到15.6億元。列入國家和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990余項,爭取資金支持4.35億元。市政府每年都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持補助首創項目,僅2013年支持資金就達到2746萬元,支持補助項目666項,最高單項補助達到100萬元,有效激發了全社會創新活力,科技創新已成為支撐和引領我市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和新引擎。
亮點之九:綜合示范,節能減排達到新水平。
作為重化工業城市,我市節能降耗任務十分艱巨,受資金、資源、技術等因素制約,靠自身短時期難以解決。因此,我市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廣應用先進節能環保技術,支持重點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的同時,積極組織相關部門,向上爭取資金政策支持,榮獲全國八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之一,國家支持資金達到60億元,重點節能項目300項。通過技術推廣、節能管理,實施吉化乙烯廠裂解爐節能改造、建龍鋼鐵干熄焦發電、中鋼吉炭焙燒爐節能改造等重點節能項目130項,淘汰煉焦22.5萬噸、短纖1.5萬噸、水泥68萬噸、火電小機組33.5萬千瓦等落后產能,每年直接節能150萬噸標準煤。煤油、化學纖維、水泥等重點產品單耗達到行業領先水平。五年來,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2%,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了28%。在全國八個節能減排示范城市考評中,我市被評定為優秀等次,并獲得國家上浮獎勵額度20%的獎勵資金支持。
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我市高度重視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一批落后產能被淘汰。大力推進電力、鋼鐵、水泥行業脫硫、脫硝改造,電力行業除擬拆除機組外全部建成脫硫設施,鋼鐵行業燒結機全部建成脫硫設施,已有五條水泥熟料生產線建成投運脫硝設施。四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逐年削減,城市綜合防治污染能力得到加強,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
亮點之十:兩化融合,信息化帶來城市新變化。
在全力推進工業化進程中,我市把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緊密結合,以工業化支撐信息化發展,以信息化提升工業化水平。依托我市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和企業主體作用,實施“寬帶吉林”戰略,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截至2013年末,我市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2%,城區數字電視用戶達到37.2萬戶,3g網市區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全市監控點總數達到56100個,光纖總長度達到4.6萬皮長公里。
云計算數據中心產業園區建設初具規模,中油(吉林)數據中心、軟銀華睿數據中心、意邦智控江南數據中心在園區內相繼建成投產,總容量達到12400個機柜,能夠為政府、金融機構、企業集團提供快速、安全的數據存儲、處理、災備服務。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一網全城”電子商務平臺投入運營;加快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北斗衛星應用公共位置數據交換服務平臺、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全面推進,信息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2014年,我市榮獲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國家將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這對于培育我市信息消費市場,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回顧吉林市工業發展的歷程,既有過去老工業城市優勢帶來的輝煌成績,也曾經歷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劇烈陣痛。但值得自豪和肯定的是,在成績面前,我們沒有驕傲,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務實重行,開拓進取,積極推進具有吉林市特色的工業化,為建設工業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困難面前,我們沒有退縮,冷靜應對,及時調整,加快轉型,提升工業發展內生動力,鞏固和保持了全市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面對國家新一輪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實施,為我市工業經濟振興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我們要堅定“工業強市”目標不動搖,把握機遇,積極進取,勇于擔當,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轉型升級,老工業城市一定能夠再創新的輝煌。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