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高新區靠人才求發展
2015-01-06
5860
核心提示: 橡膠機械網 得人才者得發展。一年來,長春高新區把落實人才政策作為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支撐點,做大做強“長白慧谷”英才計劃品牌,多渠道引進人才,增強試驗區對人才的吸引力。
中國橡膠機械網 得人才者得發展。一年來,長春高新區把落實人才政策作為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支撐點,做大做強“長白慧谷”英才計劃品牌,多渠道引進人才,增強試驗區對人才的吸引力。在第四批“長白慧谷”英才計劃申報評審工作中,共有57個單位的60個人才項目申報,通過嚴格評審,有22人入選,給予430萬元資助,吉林凱帝動畫科技有限公司、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長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三戶企業入選“伯樂獎”。同時,長春高新區開展了前三批人才項目跟蹤考核及政策兌現工作,全年兌現資金360萬元。
扎實推進東北亞人才基地建設。長春高新區依托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全面啟動“吉林省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績效評估”項目。目前,項目評估工作已接近尾聲,評估報告將為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提供更具體的指導意見。
同時,長春高新區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省、市、區共同組織召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會議暨入選第四批“長白慧谷”英才命名大會;試驗區網站、官方微博宣傳內容更加豐富;《中國人才》雜志發表文章,介紹推廣了長春高新區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經驗,“長白慧谷”英才計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
豐富拓展引才載體多措并舉招才聚智
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豐富的人才資源是基礎。長春高新區以集聚人才為落腳點,不斷豐富引才載體,拓展引才渠道,大力引進各類人才扎根高新區,為全區乃至全市、全省的發展貢獻智慧。
2014年,長春高新區注重加強人才合作,促進成果轉化。主要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發揮“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校友會協作聯盟”作用,大力宣傳“長白慧谷”英才計劃及高新區相關政策,吸引我省在外人才“回歸”及本地科技成果轉化。目前,高校院所在長春高新區新創辦企業已有25戶。
2014年,長春高新區開展創業大賽,進一步集聚了青年人才。組織開展了第四屆“長春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收集參賽項目356個,參賽人員900余人,17支團隊落戶長春高新區并獲得創業專項資金扶持。
2014年,長春高新區利用平臺載體,引進高端人才。全年新增1個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總數已達17個,在站13人,出站14人,累計進站27人。
2014年,長春高新區加強對外交流,拓展引才渠道。通過組織第16期“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回國創業研習班”長春高新區參觀考察及政策說明、項目洽談對接會,參加大連海創周等專項人才活動,深入宣傳高新區創新創業政策,達成合作意向50余個。
新項目的落位和孵化園區的建設為長春高新區提供了新的引才載體和渠道。結合項目建設、做大孵化園區,長春高新區深入推進招才引智工作:全年新引進項目96個,引進企業管理等高端人才200余人;長春海外學人創業園、北湖科技園、中俄科技園等孵化器,全年新引進73個孵化項目、650多名高端人才。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長春高新區人才招募除“聚焦”高端人才,還將“鏡頭”對準普通人才群體。通過服務企業發展,市場招聘人才,全年組織各類現場招聘會46場,服務企業2300多戶次,實現就業17000余人,新引進大學本科以上學歷3500余人。幫助企業引進海外高端人才9人。
搭建平臺提升環境鋪就創新創業之路
如同千里馬需要廣闊天地縱橫馳騁,各類人才也需要良好的環境創新、創業、工作、生活。長春高新區把平臺建設作為試驗區建設的著力點,努力為各類人才打造“立體環境”,助推人才創新創業。
強勢推進長東北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光機所光電子平臺內外裝修基本完工,已有6戶企業完成注冊;應化所新材料平臺集聚了合成橡膠、聚酰亞胺等一批項目;地理所生態農業平臺項目完成整體搬遷。新引進高水平研發機構5個,總數達到36個。吉林省集成創新綜合體正式落位,年底前啟動二期建設,吉林大學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平臺公司年底前將完成組建。
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進展順利。長春北湖科技園項目一期產業區已竣工,完成投資11.29億元。金屬粉末注射成形等20個高科技項目簽約落戶,產業園二期即將開工建設。長春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一、二期9萬平方米孵化樓整體建設工作全部完成,可實現200戶企業入駐孵化;與長春萬易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長春中俄青年科技園”啟動建設。
科技市場體系建設成效明顯。依托科技大市場,與中國技術交易所合作建設技術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目前,累計簽訂技術合同超過300份,技術交易額約2.5億元,全年簽訂技術合同突破400份,技術交易額3.5億元。吉林省技術產權交易中心落戶長春高新區并已開工建設。
金融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搭建了“沃頓財富廣場”和“科技金融中心”兩個金融服務平臺,成立了全省首家科技銀行、首家科技小貸公司、首家科技擔保公司,省內現有科技金融配套機構全部在長春高新區落位。全區集聚各類金融服務機構100余家,股權投資機構發展到48家。全區上市企業發展到12戶,儲備擬上市和掛牌“新三板”企業45家。先后推出“助保貸”、“微小企業信用貸”、“小微互助合作基金”等創新信貸產品,年度新增貸款4.88億元。
優化創新服務體系開創尊賢愛才之風
人才競爭的背后,實際上是人才環境和服務的競爭,服務好、環境優,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今的長春高新區,把人才服務作為試驗區建設的保障點,各部門各單位都在努力爭當人才的“勤務員”,幫助高層次人才解決各種實際困難,豐富人才服務內容,營造尊重人才氛圍。
深入企業走訪,幫助人才排憂解難。通過開展“三聯三促”走訪活動、落實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員制度、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深入了解人才及企業實際需求。全年解決實際問題80余個,并根據人才意見建議,確定13項人才服務具體工作。組織專家深入人才所在的企業開展“諸葛團”活動,為企業解決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人才對接溝通。借鑒中關村(000931,股吧)車庫咖啡等新型孵化器經驗,搭建了“原創驛站主題交流平臺”。與省科技廳共建“吉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促進會”,建會工作穩步推進,并成功舉辦“會員見面會”2次。組織召開高新區高層次人才聯誼會,邀請省、市人才工作領導、管委會相關部門負責人、服務專員、部分高校院所科研處長參加聯誼活動。開展金融、法律、財務等主題沙龍30余次,及時發布相關信息,為人才溝通交流提供便利。
開展專題培訓,提升人才整體素質。組織舉辦“高層次人才培訓班”、高新技術企業專利培訓、大學生創業輔導等專題培訓,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全年累計培訓人數近千人,區內創新創業人才素質進一步提高。
組織申報項目,爭取人才獎扶政策。2014年共組織申報國家、省、市專項385項,申請資金3.9億元,4人入選“第五屆中國僑界貢獻獎”,3項專利獲得第十六屆中國專利優秀獎,吉灣微電子等3家公司獲得第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吉林賽區企業組一、二、三等獎,全自動納米材料合成儀團隊獲得團隊組一等獎。
開展貼心服務,提升人才幸福指數。建立“長白慧谷”英才服務卡服務平臺并投入使用;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健康體檢工作,在吉大一院為全區60多名高端人才進行身體檢查;每周六定期在“警民健身中心”組織健身活動,激發人才健身熱情,保障人才身體健康。
高新呼喚創新人才共逐強國富民之夢
隨著2015年1月1日零點鐘聲的敲響,2014年已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小的時間節點。對于長春高新區—一個年輕、有活力的開發區來說,歷史只能代表過去,而在未來有更繽紛的夢想、有更高遠的目標、有更廣闊的作為、有更豐碩的果實。
在吉林省、長春市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會議上,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徐晗對長春高新區人才工作表示肯定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幾點意見。他指出,自“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以來,長春高新區人才工作體系愈發完善,吸引集聚高端人才能力不斷提升,作為全省人才高地的品牌效應和引領作用更加明顯。下一步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工作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觀念,圍繞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對人才的需求,進一步發揮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的領頭羊作用。敢于先行先試,不斷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長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綦遠方對進一步加大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力度,全面提升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提出三點意見,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梯次推進人才創業平臺體系建設,大力推進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推進金融保障體系建設。二是要加大人才政策創新力度,不斷提高人才工作法制化水平,宏觀統籌,搞好人才政策的頂層設計,以點帶面,推動人才與科技、金融相融合,突出實效,狠抓政策的細化和落實。三是要加快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步伐,構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人才高地,切實增強人才工作合力,構建人才競爭新優勢,營造良好人才發展氛圍。
長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紀工委書記楊俊良對新一年人才工作作出安排,2015年,長春高新區將進一步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以中央及省、市關于加強黨管人才工作意見為統領,深入實施“長白慧谷”英才計劃,不斷強化人才創新創業載體建設,進一步完善人才服務體系,優化人才發展綜合環境,推進國家級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建設,全面提高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為高新區實現優質快速發展目標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讓各類英才倍感溫馨的是,其他一系列相關扶持政策在長春高新區得到了很好的落實,高新區全年兌現其他各類政策扶持資金6570萬元,其中,科技創新發展類扶持資金1690萬元,優質項目獎勵資金3213萬元。
扎實推進東北亞人才基地建設。長春高新區依托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全面啟動“吉林省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績效評估”項目。目前,項目評估工作已接近尾聲,評估報告將為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提供更具體的指導意見。
同時,長春高新區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省、市、區共同組織召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會議暨入選第四批“長白慧谷”英才命名大會;試驗區網站、官方微博宣傳內容更加豐富;《中國人才》雜志發表文章,介紹推廣了長春高新區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經驗,“長白慧谷”英才計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
豐富拓展引才載體多措并舉招才聚智
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豐富的人才資源是基礎。長春高新區以集聚人才為落腳點,不斷豐富引才載體,拓展引才渠道,大力引進各類人才扎根高新區,為全區乃至全市、全省的發展貢獻智慧。
2014年,長春高新區注重加強人才合作,促進成果轉化。主要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發揮“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校友會協作聯盟”作用,大力宣傳“長白慧谷”英才計劃及高新區相關政策,吸引我省在外人才“回歸”及本地科技成果轉化。目前,高校院所在長春高新區新創辦企業已有25戶。
2014年,長春高新區開展創業大賽,進一步集聚了青年人才。組織開展了第四屆“長春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收集參賽項目356個,參賽人員900余人,17支團隊落戶長春高新區并獲得創業專項資金扶持。
2014年,長春高新區利用平臺載體,引進高端人才。全年新增1個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總數已達17個,在站13人,出站14人,累計進站27人。
2014年,長春高新區加強對外交流,拓展引才渠道。通過組織第16期“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回國創業研習班”長春高新區參觀考察及政策說明、項目洽談對接會,參加大連海創周等專項人才活動,深入宣傳高新區創新創業政策,達成合作意向50余個。
新項目的落位和孵化園區的建設為長春高新區提供了新的引才載體和渠道。結合項目建設、做大孵化園區,長春高新區深入推進招才引智工作:全年新引進項目96個,引進企業管理等高端人才200余人;長春海外學人創業園、北湖科技園、中俄科技園等孵化器,全年新引進73個孵化項目、650多名高端人才。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長春高新區人才招募除“聚焦”高端人才,還將“鏡頭”對準普通人才群體。通過服務企業發展,市場招聘人才,全年組織各類現場招聘會46場,服務企業2300多戶次,實現就業17000余人,新引進大學本科以上學歷3500余人。幫助企業引進海外高端人才9人。
搭建平臺提升環境鋪就創新創業之路
如同千里馬需要廣闊天地縱橫馳騁,各類人才也需要良好的環境創新、創業、工作、生活。長春高新區把平臺建設作為試驗區建設的著力點,努力為各類人才打造“立體環境”,助推人才創新創業。
強勢推進長東北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光機所光電子平臺內外裝修基本完工,已有6戶企業完成注冊;應化所新材料平臺集聚了合成橡膠、聚酰亞胺等一批項目;地理所生態農業平臺項目完成整體搬遷。新引進高水平研發機構5個,總數達到36個。吉林省集成創新綜合體正式落位,年底前啟動二期建設,吉林大學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平臺公司年底前將完成組建。
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進展順利。長春北湖科技園項目一期產業區已竣工,完成投資11.29億元。金屬粉末注射成形等20個高科技項目簽約落戶,產業園二期即將開工建設。長春科技創業服務中心一、二期9萬平方米孵化樓整體建設工作全部完成,可實現200戶企業入駐孵化;與長春萬易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長春中俄青年科技園”啟動建設。
科技市場體系建設成效明顯。依托科技大市場,與中國技術交易所合作建設技術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目前,累計簽訂技術合同超過300份,技術交易額約2.5億元,全年簽訂技術合同突破400份,技術交易額3.5億元。吉林省技術產權交易中心落戶長春高新區并已開工建設。
金融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搭建了“沃頓財富廣場”和“科技金融中心”兩個金融服務平臺,成立了全省首家科技銀行、首家科技小貸公司、首家科技擔保公司,省內現有科技金融配套機構全部在長春高新區落位。全區集聚各類金融服務機構100余家,股權投資機構發展到48家。全區上市企業發展到12戶,儲備擬上市和掛牌“新三板”企業45家。先后推出“助保貸”、“微小企業信用貸”、“小微互助合作基金”等創新信貸產品,年度新增貸款4.88億元。
優化創新服務體系開創尊賢愛才之風
人才競爭的背后,實際上是人才環境和服務的競爭,服務好、環境優,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今的長春高新區,把人才服務作為試驗區建設的保障點,各部門各單位都在努力爭當人才的“勤務員”,幫助高層次人才解決各種實際困難,豐富人才服務內容,營造尊重人才氛圍。
深入企業走訪,幫助人才排憂解難。通過開展“三聯三促”走訪活動、落實高層次人才服務專員制度、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深入了解人才及企業實際需求。全年解決實際問題80余個,并根據人才意見建議,確定13項人才服務具體工作。組織專家深入人才所在的企業開展“諸葛團”活動,為企業解決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搭建交流平臺,促進人才對接溝通。借鑒中關村(000931,股吧)車庫咖啡等新型孵化器經驗,搭建了“原創驛站主題交流平臺”。與省科技廳共建“吉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促進會”,建會工作穩步推進,并成功舉辦“會員見面會”2次。組織召開高新區高層次人才聯誼會,邀請省、市人才工作領導、管委會相關部門負責人、服務專員、部分高校院所科研處長參加聯誼活動。開展金融、法律、財務等主題沙龍30余次,及時發布相關信息,為人才溝通交流提供便利。
開展專題培訓,提升人才整體素質。組織舉辦“高層次人才培訓班”、高新技術企業專利培訓、大學生創業輔導等專題培訓,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全年累計培訓人數近千人,區內創新創業人才素質進一步提高。
組織申報項目,爭取人才獎扶政策。2014年共組織申報國家、省、市專項385項,申請資金3.9億元,4人入選“第五屆中國僑界貢獻獎”,3項專利獲得第十六屆中國專利優秀獎,吉灣微電子等3家公司獲得第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吉林賽區企業組一、二、三等獎,全自動納米材料合成儀團隊獲得團隊組一等獎。
開展貼心服務,提升人才幸福指數。建立“長白慧谷”英才服務卡服務平臺并投入使用;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健康體檢工作,在吉大一院為全區60多名高端人才進行身體檢查;每周六定期在“警民健身中心”組織健身活動,激發人才健身熱情,保障人才身體健康。
高新呼喚創新人才共逐強國富民之夢
隨著2015年1月1日零點鐘聲的敲響,2014年已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小的時間節點。對于長春高新區—一個年輕、有活力的開發區來說,歷史只能代表過去,而在未來有更繽紛的夢想、有更高遠的目標、有更廣闊的作為、有更豐碩的果實。
在吉林省、長春市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會議上,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徐晗對長春高新區人才工作表示肯定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幾點意見。他指出,自“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以來,長春高新區人才工作體系愈發完善,吸引集聚高端人才能力不斷提升,作為全省人才高地的品牌效應和引領作用更加明顯。下一步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工作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觀念,圍繞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對人才的需求,進一步發揮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的領頭羊作用。敢于先行先試,不斷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長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綦遠方對進一步加大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力度,全面提升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提出三點意見,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梯次推進人才創業平臺體系建設,大力推進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推進金融保障體系建設。二是要加大人才政策創新力度,不斷提高人才工作法制化水平,宏觀統籌,搞好人才政策的頂層設計,以點帶面,推動人才與科技、金融相融合,突出實效,狠抓政策的細化和落實。三是要加快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步伐,構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人才高地,切實增強人才工作合力,構建人才競爭新優勢,營造良好人才發展氛圍。
長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紀工委書記楊俊良對新一年人才工作作出安排,2015年,長春高新區將進一步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以中央及省、市關于加強黨管人才工作意見為統領,深入實施“長白慧谷”英才計劃,不斷強化人才創新創業載體建設,進一步完善人才服務體系,優化人才發展綜合環境,推進國家級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建設,全面提高人才工作科學化水平,為高新區實現優質快速發展目標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讓各類英才倍感溫馨的是,其他一系列相關扶持政策在長春高新區得到了很好的落實,高新區全年兌現其他各類政策扶持資金6570萬元,其中,科技創新發展類扶持資金1690萬元,優質項目獎勵資金3213萬元。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